先秦時期,姓、氏有別,段玉裁《說文解字》:“姓者,統於上者也;氏者,別於下者也。”鄭樵《通誌·氏族略》:“三代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顧炎武《原姓》中:“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氏壹再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王國維《殷周制度論》中亦說:“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此周之通制。”
由此可知,先秦時期,姓與氏代表不同含義,並且男子沒有稱姓者。司馬遷《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即明證秦始皇姓嬴,為趙氏。《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司馬遷明確指出秦始皇“姓趙氏”,是因為到了司馬遷時代,人們習慣上已姓、氏不分。《史記·楚世家》也說:(楚考烈王)十六年,秦莊襄王卒,秦王趙政立。《淮南子·人間訓》:“秦王趙政,兼吞天下而亡。”《潛夫論·誌氏姓》:“始皇生於邯鄲,故曰趙政。”可見,秦漢間人稱秦始皇為“趙政”,殆無可疑。
漢代以後,人們也多稱秦始皇為趙政。如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始皇)生於趙,故名趙政。壹曰秦與趙同祖,以趙城為榮,故姓趙氏。”《新唐書·宰相世系》:“趙氏出自嬴姓,……周穆王封於趙城,因以為姓。”《太平禦覽》:“趙政不增其德而累其高,故滅。”“趙政晝決獄夜理書……”宋羅泌《路史》:“二十有九世,而趙政替周,號始皇帝。”
2009年1月,北京大學收藏的壹批從海外回歸的西漢竹簡中,發現壹部史書《趙正(政)書》,***有竹簡50余枚,近1500字,論及秦始皇之死與秦國滅亡等事,其中即稱秦始皇為“秦王趙正(政)”,竹書中還保存有《趙正(政)書》篇題。這為秦始皇稱“趙政”提供了有力證明。
誤稱秦始皇為嬴政者,古籍中可以查見,但大多非歷史學家著作。如唐孫過庭《書譜》載,“六文之作,肇自軒轅,八體之興,始於嬴政”;元代詠史詩《博浪沙》曰,“嬴政鯨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虜諸侯”;明《六書本義》原序雲,“及嬴政暴興,燒毀文籍……”等。
近代以來,壹些很有影響的歷史著作都將秦始皇載為嬴政,如顧頡剛《秦始皇》、翦伯贊《中國史綱(秦漢史)》、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林劍鳴《秦史稿》等。壹系列歷史教科書與辭書中,也將秦始皇稱為“嬴政”。辭書則有新編《辭海》、《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大字典》等。這些誤稱對後人的認知造成很大影響。久而久之,人們便習慣性地將秦始皇稱為“嬴政”,而忽略了其正確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