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為什麽放過閩南、閩西等內陸地區?
中國在戰爭中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但日軍並不是不可戰勝的。面對廣西戰役,日軍付出的代價比中國軍隊還要慘痛。許多當年參加戰鬥的日本老兵說:“這是我們在中國遇到的最殘酷的戰鬥!
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故宮在日本人統治北京八年後,依然基本完好?日軍的殘忍和無恥在當時的三大法西斯中首屈壹指。
日本人仁慈嗎?看1938南京的淪陷。當時日本人繼續大屠殺,30萬人被殺。南京的許多文物古跡也遭到破壞。日本人計劃破壞六朝古都南京的文物,夫子廟被放火燒了。牛首山的寺廟都沒了,珍貴的古籍都運到了日本。
北京和故宮能躲過戰火的焚燒和倭寇的劫掠,原因有很多,但卻是不幸中的萬幸。
首先,與當時華北戰場的局勢有關。日軍占領北京之前,平金幾乎是不設防的,因為沒有強有力的抵抗,日軍占領北京極其順利。七七事變後,駐守北京的二十九軍,因為實力懸殊,僅過了壹天就被迫退出戰鬥。北平被日軍占領,可以說是不流血的。
這麽容易得到,報復的心理自然會大打折扣。日軍在北京耀武揚威,開戰之初的宣傳還是“中日友好親善”,企圖繼續削弱日本人民的抗戰意誌。
日軍1944進攻廣西。當時中國駐廣西的軍隊數量不足。即使算上民兵,也不到2萬人,但為了對付這2萬人,日軍足足集結了654.38+0.5萬兵力和大量重武器。
直到公元165438+10月,廣西守軍死亡12000人,日軍傷亡32000人。這壹仗讓日本人終生難忘。在戰爭中壹直占據優勢的日軍,在這場戰役中吃了大虧。日本人甚至說:“欲滅中國,必先打湖南;欲滅中國,必先占廣西。”文字。
原因是政治的和客觀的。政治原因是:
1.日本在他的終極目標中描述,稱霸全亞洲,征服中國後,將把日本帝國的首都遷到北京,天皇直接住在紫禁城。
當時北京不僅有日本人,還有很多外國列強派來的人。為了保全國際形象,日本人不能做太大的破壞。
3,顧忌偽皇帝溥儀的面子,畢竟這些宮殿曾經是愛新覺羅氏的私有財產,日寇也利用了溥儀的影響力。
可以說,今天能看到故宮等文明古跡,也是運氣的成分。所以我們要懂得珍惜,不僅要珍惜不讓別人拿走,更要珍惜不要亂塗亂畫破壞。大家都說,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