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心曲領。
方心曲領,套在宋代朝服交領上的用白羅制成的飾件,上圓下方,形似瓔珞,是宋代朝服最為顯著的特點,它是宋代遵循唐制的結果,體現了天圓地方這壹中國古代最核心的世界觀宇宙觀,具有“象法天地”的古代設計特征。
至遲從漢代開始,官員為了使朝服更加熨貼,在外衣領內襯上壹個圓形護領,名為“曲領”,也稱“拘領”。北朝至唐的方心曲領是在中單上襯起壹半圓形的硬襯,使領部凸起,宋代是以白羅做成上圓下方(即做成壹個圓形領圈,下面連屬壹個方形)的飾件壓在領部。
《宋史·輿服誌三》明確提出“白羅方心曲領”。但是由於五代十國的戰亂更替,遺失了諸多細節和實物,因此此時方心曲領已不復原本形制。宋人依據古籍,根據自己的理解,將方心曲領設計成了上圓下方,形似瓔珞鎖片的白羅做成半環形“項圈”。後來,這種方心曲領被納入禮服系統傳承下來,壹直沿用到明末,並傳至日本、韓國。直至現在,
我們仍然可以在韓國的民族服飾上看到它們的身影。
以下是電視劇中的方心曲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