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神在中國民間所指甚多,如:比幹、範蠡、財帛星君、增福相公李詭祖、福祿壽三星中的祿星等。文財神多見於民間雕塑和木版年畫,大多是錦衣玉帶、冠冕朝靴,臉色白凈,面帶笑容,適合新春喜慶,堂室張掛。
文財神或是生前巨富,或是升仙後奉命管理人間財帛、人世爵位。
文財神大多並未進入道教神系,亦少有經籍傳世。供奉文財神寄托了中國勞動人民壹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基本介紹 中文名 :文財神 外文名 :wencaishen 身份 :神仙 地區 :中國 誕辰 :正月初五 簡介,奉祀,李詭祖,範蠡,比幹, 簡介 國人祭祀的文財神有三位,分別是財帛星君李詭祖,範蠡和比幹。 奉祀 “文財神”李詭祖在民間最受歡迎,他的繪像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壹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增幅財神畫像文雅非凡,錦衣玉帶,頭戴朝冠,身穿紅袍,白臉長須,面帶笑容,左手執“如意”,右手執“聚寶盆”,寫著“招財進寶”四字。身後二童子為他打著日月障扇。左青龍,右白虎,口吐孔錢和元寶,顯得這位財神爺神通廣大,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源源而來的金銀財寶。 春節時,壹般人家必懸掛此圖於正廳,祈求財運、福運。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壹大早就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迎接財神。據《古禾雜識》記載:“初四日午後接竈,至夜則接路頭,大家小戶門前各懸燈二盞,中堂陳設水果、粉團、魚肉等物,並有路頭飯、路頭湯,鄙俚之至。” 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壹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壹年心願壹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我國北方地區有在正月初壹拜財神,正月初五接財神的習俗。是日家家戶戶擺供品為財神祝壽,祈求財神賜福,保佑來年財源廣進,五谷豐登,幸福美滿。蒲松齡在他的《窮漢詞》裏面描寫了這種習俗:“大年初壹,燒炷名香,三盞清茶,磕了壹萬個響頭,就把財神爺爺來祝贊祝贊。忙祝贊,忙磕頭,財神在上聽緣由;聽我從頭說壹遍,訴訴窮人肚裏愁。” 李詭祖 李詭祖,三國時期魏國山東人。生日九月十七,去世後葬於曲周縣城東安上村並立祠祭祀。民間稱增福相公,文財神,又稱財帛星君,增福財神,福善平施公。魏孝文帝時任曲梁縣令,清廉愛民,善降水妖。民間傳說李詭祖為太白金星下凡,得天齊嬤嬤之道。唐武德二年(619年)被唐高宗賜封“財帛星君”,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賜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代(1295-1307)被賜封“福善平施公”。 在三個文財神中,李詭祖最具神性。他樣子和祥,有求必應,最樂於幫助善男信女。成書於元明時期的道教經典《三家源流搜神大全》(即《三教搜神大全》)有增福相公壹圖,這位增福財神穿壹品朝服,戴丞相帽。民間的木板年畫都是這位增福相公。《三教搜神大全》稱:“李相公諱詭祖,在魏文帝朝治相府事。白日裁斷陽間冤獄,夜間主判陰間是非,兼管隨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飯祿料,及在世居民每歲分定合有衣食之祿。至後唐明宗天成元年(公元九二六年)贈為神君增福相公”。明《萬歷續道藏》所收《搜神記》也記載:“增福相公九月十七日生。李相公諱詭祖,在魏文帝朝治相府事。白日管陽問央斷邦國冤滯不平之事,夜判陰府是非狂錯文案,兼管隨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飲祿料,及在世居民每歲分定合有衣食之祿。至後唐明宗朝天成元年贈為神君增福相公。” 在李詭祖任職的曲周縣(曲梁縣)也、有李詭祖墓和廟宇。民國廿二年《曲周縣誌》記載,李詭祖,淄川人,任曲梁縣令期間,清正廉潔,為民造福,疏通河道,治理鹽堿,率先垂範,生活儉樸,把自己的俸祿都拿出來周濟貧苦的人,是老百姓愛戴的清官,死後老百姓立祠紀念。增福李公祠亦名財神廟在城內東街道北,祭祀北魏曲梁令李詭祖。明嘉靖間,邑人兵部王壹鶚重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又重修。 明萬歷兵部尚書曲周人王壹鶚在《增福李公祠記略》中記載:“祠崇祭祀舊邑侯李公也。案郡乘,公家世淄川,魏文帝朝仕曲梁。時殛妖塞橫水,心切民隱,貽福孔多,既逝之後,民作廟祭祀之。蓋能禦大災,捍大患,固祭祀典,之所適宜祭祀者,有唐封增福相公,元封福善平施公,則廟之所建也遠矣!明興晉祀名宦仍唐封,以便民之伏臘薦享,災祥祈禳者,公多靈異,每禱輒應。嘉靖初年,按使毀淫祠,議及公廟,稽功德存之。廟制為享殿五楹,左右翼以廊各五楹,前崇門,次樂樓,後燕宮。積歲,兩廊、燕宮就圮,迄乙未末,鄉民宋淵等,請於祝侯鬥南,倡議捐資,聚材鳩工。正梁宇,新覆構,耀金碧,藻檐朱棟,飾牖畫垣。民鹹樂趨,不月而煥然。且增建穿廊及廣生殿,以循古典,以循時制,廟其大備矣乎!歲時伏臘,百姓祭祀公於廟,而公墳墓在安上村。朱邑所謂子孫愛我,不如桐鄉之民也!則公之屍祝於茲土也,固與名宦崇祀,***垂不朽矣”。 翻譯成白話文大意是: 山東淄川人士李公,北魏文帝時擔任曲周縣令。當時水妖作亂,傷害民眾,李公設法消滅了妖患,又為百姓做了好多善事。他去世後,百姓感恩,就建立了祠堂來懷念他。後來唐朝加李公為增福相公的封號,元朝封他為福善平施公,所以這個廟由來久遠。明朝建立後,仍是按著唐朝的封號,是為了讓百姓更好的祭祀,或者祈禱,求福許願等,而李公也很靈異,有求必應。嘉靖初年, *** 審定民間祭祀場所,李公祠堂因有功德而保留。廟的規模是享殿五間,左右廂房回廊各五間,有大門,有樂樓,有燕宮。乙未年末,鄉民宋淵等向縣令祝鬥南請命,倡議捐款整修增福廟。官民回響,於是裝飾壹新。李公的墳墓在縣東南安上村。西漢時朱邑說過,就是子孫後世會祭奠我,也比不上桐鄉百姓對我的感情啊!李公把他的壹生奉獻給了曲周這塊土地,看起來只是在名宦祠裏每年得到祭祀,實際卻是在百姓的心目中占有不朽的地位。 《淄川李公墓》是壹首著名的道教詩詞,清代乾隆同治《曲周縣誌》有載。為清代曲周貢生冀騏所作。詩內容如下: 壹垤漳河岸, 萋萋春草多。 風雲埋劍履, 歲月老煙蘿。 舊跡迷荒隴, 豐碑沒斷莎。 神功如何溯, 落日聽樵歌。 與李詭祖增福財神崇拜起源密切相關的邯鄲地區有民謠《財神歌謠》: 財神爺爺不姓財, 俺請財官下天來。 頭戴金,身穿銀, 懷裏抱著聚寶盆。 手裏拿著搖錢樹, 腳下軋著雪花銀。 搖錢樹上拴玉馬, 玉馬這裏臥麒麟。 麒麟這裏搖三搖, 金的元寶屯住門。 打了三天沒掃地, 金的元寶三尺深。 曲周民謠《財神歌》 三皇姐,妳是聽, 上神路過也要聽。 來到妳曲周大縣裏, 滿眼大街多齊整。 來到咱增福廟, 老神來侍奉。 相公爺爺塑化的好, 增福老爺喜盈盈。 五間大殿多齊整, 天棚上面金光明。 老皇姐,妳是聽, 過路上神聽俺明。 財神爺爺不姓財, 他是李官下天來。 又是金,又是銀, 雪花密貢都下來。 有金童,有玉女, 皇姐禦妹來交功。 來交功,來交功, 功功助的大功成。 範蠡 範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春秋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壹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壹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變官服為壹襲白衣與西施西出姑蘇,泛壹葉扁舟於五湖之中,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乃我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文財神範蠡 隨著年代的久遠和故事的傳奇性,範蠡被後世奉為財神。在財神之中以範蠡和財富的關系最密切,生前即為富人的財神代表。進退得宜,不執著於名利的態度,以及出神入化的經營手法是其被奉為財神的重要因素。 陶朱公的經營智慧歷來為民間所敬仰,於是有許多經營致富術托與陶朱公名下。如《經商十八忌》:生意要勤快,切忌懶惰;價格要訂明,切忌含糊;用度要節儉,切忌奢華;賒賬要認人,切忌濫出;貨物要面驗,切忌濫入;出入要謹慎,切忌潦草;用人要方正,切忌歪邪;優劣要細分,切忌混淆;貨物要修整,切忌散漫;期限要約定,切忌馬虎;買賣要適時,切忌拖誤;錢財要明慎,切忌糊塗;臨事要盡責,切忌妄托;賬目要稽查,切忌懶怠;接納要謙和,切忌暴躁;立心要安靜,切忌粗糙;說話要規矩,切忌浮躁……十八忌多是為商家經驗之談,托名陶朱公,由此可見,他作為財神在民間商人心目中的智慧形象。範蠡壹生艱苦創業,積金數萬;善於經營,善於理財,又能廣散錢財,故稱其為文財神也..就理所當然了。 比幹 比幹,子姓,沫邑人(今衛輝市北)。生於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歷四月初四日),卒於公元前1063年。壹生忠君愛國倡導“民本清議,士誌於道。”為殷商貴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幹。比幹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輔帝辛。幹從政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股,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比幹是殷帝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紂王)的叔父,官少師(丞相)。受其兄帝乙的囑托,忠心輔佐侄兒——幼主紂王。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紂王殘殺,終年(公元前1063年)63歲。 相比李詭祖和範蠡,比幹被奉為財神則是因為其忠義。關於比幹之死可以分為神話小說版本和史料版本。神話小說也就是《封神演義》裏面說的,是被妲己裝病設計陷害,謊稱聖人皆有七竅玲瓏心,要紂王將之剜心用來做藥引,不料剜出來的心真有七竅,但比幹已死去。史料記載比幹之死主要以《史記》裏邊的《殷本紀》和《宋微子世家》的說法,因為紂王好酒淫樂,亂用酷刑,民心盡失,於是比幹強行進諫紂王,可紂王發怒說,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也就是七竅玲瓏心,於是是死了王子比幹,刳視其心。他生前正直,死後無心,故不會心存偏袒成見,適合作為管理分配財富的神祇。顯然這是把公和正直當作理想中財神應有的特質,也表現出了壹般大眾對於財富公平分配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