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驚蟄節氣的由來和特點

驚蟄節氣的由來和特點

1驚駭的由來

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的3月5、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就是“發呆”了。蟄是指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響起,喚醒了蟄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蟲。蟄的意思是躲起來。《二十四節氣》說:“二月節,萬物震動,震動即打雷,故稱驚雷。

“春雷響,萬物長”,又是九月的好晴天,氣溫升高,雨水增多。除了東北、西北地區依然銀裝素裹的冬日景象,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都升到了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3-6℃,江南壹帶在8℃以上,西南、華南地區達到了10-15℃,已經是壹派和諧的春天。因此,中國的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驚蟄這個節氣,並將其視為春耕的開始。

2.驚蟄節氣的特點

蟄是二十四節氣之壹。每年太陽運行到黃經345度時稱為刺痛。壹般是在每年的3月5、6日,氣溫快速上升的時候,春雷逐漸萌芽。“蟄”指的是鉆到土裏過冬的小動物被雷震吵醒。

“春雷響,萬物長”,又是九月的好晴天,氣溫升高,雨水增多。除了東北、西北地區依然銀裝素裹的冬日景象,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都上升到了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3-6℃,江南地區8℃以上,西南、華南地區達到了10-15℃,已經是壹個和諧的春天了。“春雷嚇萬蟲”,溫暖的氣候條件有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紛紛發芽。要及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工作。

“桃花開,豬瘟來”,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註意。此時氣溫迅速回升,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逐漸出現春雷。在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在常年的雨水和驚濤駭浪中也能聽到春雷的第壹聲;但西北地區除了個別年份,直到清明都沒有打雷,是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雷雨開始最晚的地區。

驚嚇的三個物候是什麽?

第壹階段驚嚇:陶詩華驚呆了。第壹階段:陶詩華。桃花的花蕾在嚴冬休眠,驚蟄時開始綻放。而楊的出現,從此逐漸興盛。

驚魂第二階段:蒼耿唱蒼耿,即黃鸝鳴,動物開始求偶。

第三個驚魂階段:鷹變鴿鷹,鳥也是鳥。這時,鷹變成了鴿子,到了秋天,鴿子又變成了鷹。有人認為鷹每年二三月份飛回北方繁殖,現在已經消失了。只有斑鳩飛了出來,所以古人認為春天的斑鳩是秋天的鷹變的。我們更願意把這當成壹個比喻,意思是春天的氣溫是溫和的,就連老鷹也變得像斑鳩壹樣溫柔了。

中國古代把驚蟄分為三個階段:“桃花開時;二、等倉庚(黃歷)聲;三只等待的鷹變成了鴿子。”形容是桃花紅、梅花白、黃鸝嚎、燕子來的季節,大部分地區已進入春耕。當各種在土壤中休眠和冬眠的昆蟲被喚醒後,冬天的卵就會開始排卵,所以可以看出驚蟄是壹個反映自然物候的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