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東亞文字排版的歷史

東亞文字排版的歷史

甲骨文主要的文字排列由上自下,至於左右順序學者意見不壹。據推測,縱向由右至左的排列方式主要來自於書寫竹簡時右手持筆,左手持簡並順勢將其排列的方式。

世上哪本才是首本橫排的中文書刊並無定論,以下是各方學者的主張:

19世紀初,英國傳教士馬禮遜於澳門印行的《華英字典》(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是首本漢英字典。

盧戇章的著作《壹目了然初階》(1892年),以漢字和拉丁拼音對照。嚴復的《英文漢詁》(1904年)。

1915年1月,創刊的《科學》雜誌。當時創刊號謂:“本雜誌印法,旁行上左,並用西文句讀點之,以便插寫算術及物理化學諸程式,非故好新奇,讀者諒之。”

無論如何,橫排中文書集直到20世紀初仍然是稀罕之物。1917年,《新青年》第三卷第三期發表了由錢玄同寫給陳獨秀的公開信,錢認為閱讀豎排的文字既費力、也不符合人體眼睛設計,而且漢字筆劃也符合左起橫排。錢玄同多次發表同類主張,而陳獨秀也認同,但始終未能成為主流。但是到了1940年代,不僅是尋常書刊,學術著作也出現了自左至右橫排的現象。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於實施漢字簡化政策之前,已逐漸推廣印刷品文字橫排。1955年1月1日起,《光明日報》等率先改為橫排;1956年1月1日起,《人民日報》等中央、地方報壹律改為橫排。豎排文字壹直到1980年代早期還在大陸少數出版物(如某些連環畫)中使用。目前基本只有新印古籍、學術著作和現當代人的古體詩文集還使用豎排,而引進的日本漫畫至今還使用豎排。在出版界以外,豎排文字主要出現在政府部門牌匾、報章標題等場合。新加坡教育部於1974年起也規定教科書和華文考試需用左起橫排印刷。

至於,臺灣、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以及海外華人等使用繁體中文的社群則沒有規定出版物的文字方向。1990年代起,有多使用橫排的趨勢,但無阻豎排的書刊繼續印行。部分報紙甚至同壹版會有橫排和豎排的文章,或者標題用橫排、內文用豎排。

臺灣地區則由2005年1月1日頒布公文橫式書寫,將沿襲已久的公文“直式書寫”習慣全面改成“橫式書寫”。 日文由於模仿了漢文的書寫方式,因此傳統的日文也是豎排的,先由上而下、再從右至左書寫。偶爾也會因為書寫面積限制而采用橫排,如日式門簾和寺廟的牌匾,但仍然是從右邊讀起,是為每行只有壹個字的豎排。直到江戶時代,傳統的豎排文字受到洋學(蘭學?)潮流的影響,而開始出現模仿歐洲文字的橫排書寫。

橫排日文廣為流行之前,外文和日文並排的文字閱讀甚為不便:外語會如常橫排印刷,日語卻由於要豎排而旋轉90度印行。明治18年(1885年),首次出現日文橫排印行的書籍《袖珍插圖德日辭典》。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除了混合歐洲文字書寫的文字之外,以壹般大眾為對象的報紙、廣告排版等,如需橫排則仍然由右邊讀起。

根據屋名池誠的研究,在1940年左右,日本各地開始出現討論統壹橫排文字方向的趨勢。1942年7月,文部省轄下的咨詢機構國語審議會,發表統壹為左起橫排的報告。戰後,聯合國軍總司令部派遣美國的教育使節團到日本,檢討學制改革。使節團的報告書提出采用羅馬字、廢除漢字等運動,從而引出“模仿西歐的左起橫排是革新的、右起橫排是保守的”觀念與形象,右起橫書從而更進壹步衰落。1946年1月1日的《讀賣報知新聞》、以及1948年3月發行的B50錢紙幣,成為了左起橫排的開端。供日本政府各官廳使用的公文格式的指引《公文作成要領》,也指出“為了增進職務效率這壹目的,文件書寫方法應當盡量廣泛使用左起橫排”。 在現今韓國,直排書寫相當罕見,主流仍為左起橫排。比較特例的是外語電影的字幕,壹般而言卻是置於畫面右側,並使用直排。壹如中文,傳統上的韓文為右起橫排,但現今已習慣左起。

另外,直排及橫排的標點符號在韓國標準語()有不同寫法。直排使用類似日文的符號,橫排則使用西式標點。 中國和新加坡推行簡體中文之後,豎排文字已經不多見於出版物,只有在排版空間有所限制的時候,如部分報刊標題、書脊、招牌、標語、旗幟等會看到。長篇的簡體中文出版物壹定是用橫排的。但傳統文化內容,如大部分書法作品(硬筆書法除外)、請帖、和全部對聯即使用簡體字仍然是豎寫。另外,大陸出版的排印古籍,多數仍是用繁體字豎排的。有不少人的名片或者私人書信也是豎排。朝鮮半島的北朝鮮和韓國也以同樣的方法處理朝鮮文。

臺灣地區對於語文排列壹直未有強制令,此種情況延續至今日之所轄臺澎金馬地區,即文字排列方法混用現象普遍。如在金門縣著名戰地景點馬山觀測所,大門橫排左書,標語豎排,參觀證橫排右書。

臺灣、港澳的中文和日文,橫排和豎排都會使用,但日文使用豎排的場合較多。由於豎排是傳統書寫的方法,書法、國語教科書、小說詩歌等文藝作品、立場保守的報刊等,多會繼續沿用豎排。日式個人名片,寫日文的壹面多會豎排、另壹面英文的則橫排。橫排則用於外語、數學、科學、音樂等類別的書刊,以配合其他文字的排向。這也可能是為了方便電腦排版所致。豎排書刊可能會有些欄目或頁面使用橫排,以遷就版面設計。

豎排的書刊壹般會左開往右翻、橫排的書刊則右開往左翻,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香港大部分報章均為左開往右翻;不過2003年改版後的《明報》雖然全部使用橫排,但繼續沿用適合豎排的左開往右翻設計。

另外,由於簡體中文通常使用橫排,美國的繁體中文報章《世界日報》改成橫排後,被壹些讀者視為立場偏向親北京的舉動。 電腦是由使用左起橫排的英語國家美國所發展的,所用的阿拉伯數字系統也是橫排的,因此就初期性能較差的電腦來說,橫排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當時用電腦排版的漢字圈語文,多數也采用了橫排。

不過到了近年,隨著電腦的性能與容量增加,以及電腦普及化、多語言化的潮流,用家也開始要求左起橫排以外的語文排列方式。Microsoft Word等文書處理軟件首當其沖,早期便在相關版本引入豎排系統,方便東亞地區的用戶。後來的壹些電子書籍和賀卡制作軟件等,也加入了兼容豎排的功能。

目前能夠進行豎排編輯與桌面出版的電腦文書軟件有Adobe Indesign、Microsoft Word與QuarkXPress等等,這些軟件對於中文豎排編輯的支援主要有:增加中英文混排,可以將中文字型與西方語言字型結合成自訂的字體集;避頭點功能,能自動不讓標點符號出現在行首或行末,減少中文排版上的不美觀。過去這些功能必須要進行插件才能夠實現,目前新的桌面出版軟件則都支援了中文豎排功能。 進入互聯網時代,大部分網頁在顯示漢字的時候會采用橫排方式。但由於有將支持豎排的文字處理軟件(如Microsoft Word)所編輯之文檔轉換為網頁的需求,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引入了壹些CSS擴展以表達這樣的文本。2001年,添加writing-mode支持的草案被提出,但最後並沒有成為標準。目前,只有微軟的Internet Explorer能直接支持豎排方式。

在中國,自2008年中起,由於越來越嚴格的互聯網審查,壹些上網者編寫了簡易程序將橫排文本轉換為豎排,以逃避審查。這種程序會把文字的順序進行實質性的重排並插入壹些豎線等分割符,因此不需要瀏覽器的支持也能正常閱讀。而由於文字的順序都是倒亂的,壹般的關鍵詞過濾程序將失去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