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七巧板的由來

七巧板的由來

七巧板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發明,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壹世紀,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兩代在民間廣泛流傳,清陸以湉《冷廬雜識》卷壹中寫道“近又有七巧圖,其式五,其數七,其變化之式多至千余。體物肖形,隨手變幻,蓋遊戲之具,足以排悶破寂,故世俗皆喜為之。”

在18世紀,七巧板流傳到了國外。李約瑟說它是“東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壹,至今英國劍橋大學的圖書館裏還珍藏著壹部《七巧新譜》。

美國作家埃德加·愛倫坡特竟用象牙精制了壹副七巧板。法國拿破侖在流放生活中也曾用七巧板作為消遣遊戲。誰能想象到七巧板居然會跟拿破侖·波拿巴、亞當、杜雷、愛倫坡特以及卡洛爾等人發生關系?實際上他們全都是七巧板的狂熱愛好者。

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極大的興趣,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它,並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

擴展資料:

七巧板是壹種拼圖遊戲,它是用七塊板,以各種不同的拼湊法來拼搭千變萬化的形象圖案。

將壹塊正方形的板按圖所示分割成七塊,就成了七巧板。用這七塊板可以拼搭成幾何圖形,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不規則的多角形等;也可以拼成各種具體的人物形象,或者動物,如貓、狗、豬、馬等;或者是橋、房子、寶塔,或者是壹些中、英文字符號以及數字。

利用七巧板來求解或證明數學問題。七巧板按不同的方法拼擺、組合可以拼排成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和形象,如橋梁、船只、房屋、手槍或是跑步、跌倒、玩耍、跳舞、站立的人物以及戲水的魚、貓、狗等。

操作七巧板是壹種發散思維活動,有利於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註意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因此,不僅具有娛樂的價值,還具有壹定的教育價值,被人們運用到了教學當中。由於七巧板可以持續不斷地反復組合,已引起哲學、心理學、美學等多領域的研究者的興趣,還被作為制作商業廣告和印章的輔助手段。

百度百科——七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