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智囊?明智部?經務卷?0367沈晦?防禦之策

智囊?明智部?經務卷?0367沈晦?防禦之策

譯文

沈晦任信州知州的時,宋高宗駕臨揚州,將他任命為中書舍人。

侍禦史張守談論沈晦沒當官時的往事,趙構說:“不久之前我在金營見過他,覺得他是壹個正氣豪爽的人。讀書人的這些小細節,怎麽能成為他壹生的汙點呢?”

紹興四年,沈晦受命為鎮府,兩浙西路安撫使,專門覲見皇帝,進言說:“藩鎮上的士兵都是可以用的。現在長江流域壹千多裏,如鎮江、建康、太平、池、鄂五郡,各有壹兩萬兵馬,應用當地的財賦購買官田分給他們。如果敵人進攻這五個郡,就用水師防守長江,步兵防守關隘,讓敵人難以過江。如果他們真的開始渡江,那麽五個郡的軍隊壹齊攻擊敵人,敵人就算再強大也不能在壹天的時間連破五城,如果敵人率軍包圍五郡,敵人的兵力勢必會分散,或者用小股部隊來騷擾我軍主力,那麽五郡的兵馬就可以從敵後進行劫擊敵人,敵人還能有所作為麽?”

可惜趙構不能采納。

原文

沈晦除知信州,高宗如揚州,將召為中書舍人。

侍禦史張守論晦為布衣時事,帝曰:“頃在金營,見其慷慨。士人細行,豈足為終身累耶?”

紹興四年,用知鎮江府,兩浙西路安撫使。

過行在面對,言“藩帥之兵可用。今沿江千余裏,若今鎮江、建康、太平、池、鄂五郡,各有兵壹二萬,以本郡財賦易官田給之。敵至五郡,以舟師守江,步兵守隘,彼難自渡;假使能渡,五郡合擊,敵雖善戰,不能壹日破諸城也。若圍五郡,則兵分勢弱,或以偏師綴我大軍南侵,則五郡尾而邀之,敵安能遠去?”時不能用。

沈晦,北宋徽宗趙佶時期的狀元郎。趙構認為沈晦會說話,但是“膽誌頗怯”,宋史評價他“膽氣過人”,沒法說。

高宗,即趙構。

張守,北宋徽宗趙佶時期的進士。這位大人算是壹位鷹派,在地方上也頗有建樹。他認為沈晦不怎麽樣,但是他認為秦檜是個人才。壹聲嘆息。

紹興,趙構時期的年號,在建炎之後。

這是多少人給趙構出了多少辦法?

趙構總能避開正確的選項,但凡硬氣壹點,也不至於爛成那個樣子。

“栓條狗就行”其實也不算是口吐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