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毛南語拼音

毛南語拼音

毛南語拼音是máonánzú。

毛南族簡介分享如下:

毛南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山地民族之壹。民族語言為毛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侗水語支,通用漢語。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國毛南族人口為124092。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廣西環江縣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地區,貴州平塘縣與獨山縣交界處的卡普河、劉冬河谷地區,其余散居在環江縣的水原、木倫、船山、羅陽、璽恩等鄉鎮,以及貴州的河池、南丹、宜山、都安、惠水等周邊縣(市)。

廣西毛南族自稱阿南或愛南(單名)、炯南(俗名),意為“此地人”。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毛南族”。壯族人稱毛南族為布南、文毛南,也翻譯為毛南族。

毛南族的名稱源於地名,最早見於南宋(1174-189)年間周曲飛的《答嶺外之輩》。書上說益州略在自成州西南。適合在壹群蠻夷的肚子裏,包括南丹、安化、荔波、何英、烏東、毛坦、富水。

這些地方包括今天的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和鄰近的南丹縣,以及鄰近的貴州荔波縣。“毛坦”也叫“毛坦”。當時“三南”地區被稱為“毛坦”,意思是這裏的人是“毛坦人”。

後來的中國古籍和碑刻也用毛南語、毛南語、毛南語等諧音記載了這壹地區及其行政單位的名稱。比如元明時期稱之為“舉壇團”、“舉壇堡”等等。

乾隆年間(1736-1795),毛南族人出版了譚氏族譜,其中開始出現“毛南族在何處難育苗”、“毛南族在何處難居”的記載,這是毛南族名稱的正式出現。

1956年7月,毛南族被正式確定為單壹民族,稱為“毛南族”。6月1986根據民族意見,國務院批準改為“毛南族”。

貴州毛南族自稱“艾饒”、“銀屯”、“艾屯”,也有“本地人”、“自己人”的意思。其他民族稱他們為“羅羅”或“羅飛”等。直到1990年7月27日,他們才被正式認定為“毛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