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大規模發展重工業,沈陽第壹機床廠從工業生產中崛起。他們承擔了制作國徽的艱巨任務。19車間當時並不平靜。演員班長焦百順負責這項任務。他分析著手中的國徽樣本設計,仔細討論著如何制作出具有重大意義的國徽,應該采用什麽樣的制作工藝。不僅焦百順,他的夥伴們也很忙。這是關系到祖國形象的大事。
?1951勞動節,這枚直徑為100厘米的金屬國徽制作完成,並正式懸掛在天安門主席臺上。這個國徽閃耀著光芒,仿佛它顯示了我們國家壹個新時代的開始,清楚地表明了繼續前進的決心。制作國徽是壹個嚴肅的過程。天安門講壇對我們國家意義重大,國際社會都在關註新中國的成立。?
那麽如何在天安門廣場懸掛國徽以及如何正確地懸掛國徽就成了壹個難題。既然國徽這麽重要,如果掛錯了,需要追究責任。掛國徽的師傅還說,八個人做事就當八個人,願意把名字寫在國徽背面。從那時起,這八位大師的名字就被印在了天安門國徽的背面。顯然,這八位大師是默默無聞的人物,但他們是新中國進步努力的代表。他們的認真和負責也值得燃燒和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