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向天籍幾時文言文

向天籍幾時文言文

1. “籍”在文言文中什麽解釋

基本字義

1,書,書冊:古~。書~。經~。典~。

2,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隸屬關系:~貫。戶~。國~。學~。

3,登記:~沒(mò)。~吏民。

4,征收:~田。

5,〔~~〕a.形容紛擾很大;b.形容名聲很大;c.形容縱橫交錯的樣子。

6,古代各種捐稅的統稱。

詳細字義

〈名〉

1,(形聲。從竹,耤( jí)聲。古書以竹制成,故從“竹”。本義:登記冊,戶口冊)

2,同本義 [book;register]

籍,簿書也。——《說文》

乃以九畿之籍。——《周禮·大司馬》

掌邦國賓客之體籍。——《周禮·小行人》。註:“名位尊卑之書。”

非禮也勿籍。——《左傳·成公二年》

今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諸葛亮《論遊戶自實》

宮觀之籍。——明· 顧炎武《復庵記》

3,又如:籍口(戶口);籍戎(編入軍籍);籍地(官宦門第);削籍(官吏被革職,在官籍中除名);除籍(於簿籍中除名)

4,泛指書,成冊的著作 [book]

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孟子·萬章下》

五代時始印五經,已後典籍皆為版本。——《夢溪筆談·活板》

由是文籍生焉。——蕭統《文選序》

5,又如:籍圖(文籍圖書);書籍;古籍;經籍;典籍

6,代表個人的身份;代表個人對國家、組織的隸屬關系 [membership]

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街問紫芝。——李商隱《重過聖女祠》

7,又如:軍籍;黨籍;外籍;客籍;團籍;隊籍

8,籍貫 [native place]

頃小兒回籍應舉。——張居正《答應天巡撫宋陽山書》

9,又如:回籍;原籍

10,征籍。中國古代各種捐稅的統稱 [taxes]

實畝實籍。——《詩·大雅·韓奕》

11,又如:籍稅(征收租稅);籍賦(賦稅);籍斂(征收田稅);籍求(斂取);籍取(斂取;征收);籍兵(征集兵士)

12,門籍,壹種寫有當事人姓名的小牌子 [card]

光夫人顯及諸女皆通籍長信宮——《漢書·魏相傳》

13,又

漢代有事需要出入宮門者,皆有門籍懸於宮門,以備案驗

〈動〉

1,登記 [register]

籍吏民。(籍,登記。登記官吏、人民,就是造花名冊、戶籍冊等。)——《史記·項羽本紀》

2,又如:籍名(登記籍貫名字);籍沒(登記並沒收所有的財產);籍夫(登記征用民夫);籍田(藉田。古代天子親耕之田。以所獲祭祀宗廟,並寓勸農之意)

3,沒收入官 [confiscate]。如:籍配(籍沒和充軍);籍略(籍沒和強取);籍死(犯罪被籍沒致死);籍產(沒收罪犯所有的財產)

4,假借。通“借” [use as a pretext; make use of]。如:籍甚(有所憑藉而更強大);籍在(依賴,慰藉)

同學,籍在文言文裏面的各種意思,已經有解答。。如果覺得我的解答對妳有幫助的話。。希望能采納支持我壹下。。謝謝。

2. 籍少時 學書不成 是什麽文言文

出自古詩《項籍不肯竟學》

原文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壹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徭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翻譯

項籍小的時候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放棄了;又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項梁很生氣。項籍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劍術,也只能對付壹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得過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非常高興,可是剛剛懂得了壹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結束。項梁曾經因罪案受牽連,被櫟陽縣逮捕入獄,他就請蘄縣獄掾曹咎寫了說情信給櫟陽獄掾司馬欣,事情才得以了結。後來項梁又殺了人,為了躲避仇人,他和項籍壹起逃到吳中郡。吳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項梁。每當吳中郡有大規模的徭役或大的喪葬事宜時,項梁經常做主辦人,並暗中用兵法部署組織賓客和青年,借此來了解他們的才能。秦始皇遊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梁和項籍壹塊兒去觀看。項籍說:“那個家夥的皇位可以拿過來替他做!”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要滿門抄斬的!”但項梁卻因此而感到項籍很不壹般。項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舉鼎,才氣超過常人,即使是吳中當地的年輕人也都很懼怕他了。

3. 如何用文言文表達“前幾天”

壹般用“前日”;再前幾天,就用“幾日前”,或者用某某日,用天幹地支來表達的,如丁亥日。

追述以前的事情時,往往加壹個“初”字,表示當初的意思。古文的時間表達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壹個時辰。

(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醜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沈、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歲:年。《捕蛇者說》:“蓋壹歲之犯死者二焉。”

期年:滿壹年。《鄒忌諷齊王納諫》:“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積年:好幾年。《張衡傳》:“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曩:從前。《捕蛇者說》:“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壹焉。”

向:先前。《捕蛇者說》:“向吾不為斯役.” 久之:很久。

《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良久:很久。

《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 異日:將來。

《黃生借書說》:“日姑俟異日觀雲爾。” 旦旦:天天。

《捕蛇者說》:“豈若吾鄉鄰旦旦有是哉?” 旦日:第二天。《陳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日:壹天天。《捕蛇者說》:“而鄉鄰之生日蹙。”

翼曰:明天。《促織》:“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

翌日:次日。《(指南錄)後序》:“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

旦:早晨。《術蘭詩》:“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

質明:天剛亮。《(指南錄)後序》:“質明避哨竹林中。”

亭午:正午。《古風》:“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宵:晚上。《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 暝:天黑了。

《夢遊天姥吟留別》:“迷花倚石忽已暝。” 即日:當天。

《鴻門宴》:“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中夜:半夜。

《祖逖傳》:“中夜聞雞鳴。” 失時:過時。

《論積貯疏》:“失時不雨,民且狼藉。” 無何:沒有多久。

《促織》:“無何,宰以卓異聞。” ' 爾來:從那時以來。

《蜀道難》:“爾來四萬八幹歲。” 嘗:曾經'。

《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 素:壹向,平素。

《陳涉世家》:“吳廣素愛人。“ 既:已經。

《曹劌論戰》:“既克,公問其故。” 既望:陰歷十六。

《觀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適:剛才。

《孔雀東南飛》:“適得府君書。” 幾:將近。

《論積貯疏》:“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 初:剛開始。

《赤壁之戰》:“初壹交戰。” 未幾:沒多久。

《口技》:“未幾,夫駒聲起。” 尋:不久。

《桃花源記》:“未果,尋病終。” 已而:不久。

《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遽:立刻、馬上。

《察今》:“遽契其舟。” 瞬息:壹眨眼。

《活板》:“瞬息可就。” 頃刻:壹會兒。

《狼》:“頃刻兩斃。” 少頃:壹會兒。

《口技》:‘‘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壹下。 食頃:壹頓飯工夫。

《促織》:“食頃,簾動..片紙拋落。” 卒:同猝”,突然。

《赤壁之戰》:“五萬兵難卒合。” 倏爾:忽然。

《灌園叟晚逢仙女》:“如何半日上倏爾又變了?” 秋:時候。《出師表》:“此誠危急哿亡之秋也。”

朔:陰歷每月初壹。《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

望:陰歷每月十五日。《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晦:陰歷每月最後壹天。《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

今者:現在。《齊桓晉文之事》:“今者,有人語此,力足以舉千鈞。”

夜闌:夜深。《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

薄暮:傍晚。《嶽陽樓記》:“薄暮冥冥。

4. 文言文《項籍》翻譯

我曾經評論項羽有奪取天下的才能,而沒有奪取天下的謀略;曹操有奪取天下的謀略,而沒有奪取天下的量;劉備有奪取天下的量,而沒有奪取天下的才能.所以三人,終身不成了.而且,不有所放棄,不可以得到天下的形勢,不能忍讓,不可以用全天下的利益.所以有些地方不可取,城有所不攻,勝利有不到,有些失敗不避.他們來不喜歡,他們離開不生氣,店鋪天下所為而我制以後,就獲得成功.噢!項羽有百戰百勝的才能,在垓下而死,不要迷惑了.我看他打到鉅鹿的,看到他們考慮問題不長.量的不重要,沒有不奇怪他死在垓下之太晚了.當項籍渡過黃河,沛公開始整頓兵馬向關,登記在此時如果急忙率軍奔赴秦國,當這種鋒銳之,可以占據鹹陽,制天下.不知道在這,而小小與秦將決壹雌雄,既保全鉅鹿卻還徘徊在河南.新安之間,到了函谷關,那麽劉邦進入鹹陽幾個月了.秦國人已經安劉邦而仇登記,那麽他不得不強而我.所以項籍雖然把劉邦漢中,而最終都彭城,使您得以回師平定了三秦,那天下的形勢在漢不在楚國.楚國雖然百戰百勝,還有什麽好處呢!所以說:兆垓下之死的,巨鹿之戰的.

有人說:即使這樣,登記必須能夠進入秦國嗎?項梁死說:,章邯以為楚國不用擔心,所以移兵攻打趙國,有輕視楚軍之心,而良將精兵都在鉅鹿.籍真能以死的人,攻擊他的輕敵弱小的軍隊,來的容易.況且秦朝滅亡的守關,與劉邦的防守,好壞就知道了.劉邦的攻關,與登記的進攻,好壞又可以知道了.以秦國的守衛,沛公攻進的,劉邦的堅守而攻進去的書籍,然而秦朝滅亡的防守,書籍不能去呢?有人說:秦國可以進去了,如果救趙什麽?說:老虎正在捕捉野鹿,熊占據這個洞穴,打他的兒子,虎怎能不把鹿而返.返回就被粉碎在照亮了.兵書說攻擊敵人必然要救援的.使登記關,王離.涉間壹定會放棄趙國自救.籍據關迎擊他以前,趙與諸侯救援的十多墻壁後面追擊,覆蓋的壹定了.項羽壹舉解除趙國之圍,而在秦國的功效.戰國時,魏國攻打趙國,齊救他.田忌率兵直奔大梁,因此保住了趙國,打敗了魏國.那個宋義號稱知兵,真不明白這個,在安陽不進,而說等待秦軍疲憊.我恐怕秦國不壞,而劉邦先占據關了.阮籍與義都失去了.所以古代的奪取天下的人,常常首先考慮所占據.諸葛孔明放棄荊州而到西蜀,我知道他沒有能做到的.而且他從來沒有見過大險呢,他認為劍門的可以不亡呢.我曾經看到四川的危險,他的防守不出來,他出不可繼承,戰戰兢兢而保全自己還不給,而為什麽足以制服中原嗎.如果秦國.漢朝舊都,沃土千裏,洪河山,真正能夠控制天下,又有什麽事情是不可以用來放腳像劍門的然後說險呢!現在那些有錢人會居住在四通八達的城市,使他的財富在全國流通,然後可以將天下的利益.有個男人的人,得到壹個金,櫃子就藏在家,關門而守的,噢!是為了不失去的,不是求富的.大強盜來,搶劫來的,又怎麽知道自己果然不失了.

譯文

5. 蘇洵項籍原文翻譯

蘇洵項籍原文翻譯

我曾經談論過項羽有奪取天下的才幹,但是沒有奪取天下的考慮:曹操有奪取天下的考慮,但是沒有奪取天下的度量;玄德有奪取天下的度量,而沒有奪取天下的才能。所以他們能三個人,終身都沒有所成就。況且如果沒有什麽放棄的,就不可以獲得統壹天下的氣勢;如果沒有所忍耐,就不能取得有利的東西。所以說疆域有些不能獲取,城池有些不能攻克,勝利有些不能成就,戰敗有些不能躲避。不因為送來的而歡喜,不因為離去的而憤怒,收用天下有所作為的人控制在我的手中,於是攻克也是很容易的.唉,項籍有百戰百勝的才能,卻死於垓下,就沒有什麽困惑了。我看他們在鋸鹿作戰,見他考慮不長遠,氣量不遠大,不能不怪罪他死於垓下很晚了。當項籍過河的時候,沛公才開始整兵入關,項籍如果這時帶領軍隊追趕秦兵,趕上他的先頭部隊然後利用它,就可以占據鹹陽,控制天下。不知道出此計策,卻與小小的秦將爭壹時的性命,保全了鋸鹿之後卻仍然徘徊在河南 新安之間,到了函谷關,沛公到鹹陽已經幾個月了。那秦人就已經安定於沛公而仇視項籍,他的勢力不能強大卻能夠統治。因此項籍雖然把沛公遷於漢中,最終定都彭城,使沛公得以平定三秦,那麽天下的形勢在於漢而不在於楚。楚即時能百戰百勝,又有什麽好處呢!所以說:預兆垓下的敗者,就是鋸鹿之戰。有人說:"秦國可以打進去了,救趙怎麽辦呢?”說:“老虎正在抓鹿,人熊占據它的洞穴,抓它的小老虎,老虎哪能不放開鹿回來,回來就被人熊撕碎,這是明白了。兵法上說的 攻擊他的必救。假使項羽進入函谷關,秦將王離、涉間壹定放開趙國回來就自己,項羽占據函谷關在他的前面迎擊,趙國與救趙的諸侯軍有十幾個營壘的軍隊跟蹤在他後面,覆滅他是壹定了。這是項羽壹次行動解除了趙過的圍困,在秦國獲得大功。戰國時代,魏國進攻趙國,齊國去舊趙國,齊將田忌領兵快跑向魏國大梁,因此保存趙國打敗魏國。那個宋義號稱懂得兵法,極不懂得這些,駐紮在安陽不進軍,卻說等待秦軍的敗壞。我恐怕秦軍沒有敗壞,沛公已先占據函谷關了。項羽和宋義都失策。因此古代奪取天下的人,常常先考慮據守的地方。諸葛亮放棄荊州到西蜀去,我知道他的不能有所作為。他認為,劍門這個地方可以不亡。我曾經觀察四川這個地方的險要,它防守不可以出來,出來的不可以繼續,小心的自求保全,還是不能自給自足。怎麽夠用來控制中原啊。秦、漢的舊國都,有千裏的肥沃土壤,大河大山,真可以控制天下,又怎麽從事那不可以立腳的像劍門的,然後說是險要啊?現在富人壹定住在四通八達的都市,使得他的財富流通到天下,然後可以收獲天下的財利。有個小丈夫的,得到壹個藏金的櫃子,藏在家裏,關了門來保守它。唉!這是要求不失掉,不是要求發財。大強盜來,用武力取去,又怎麽知道它真的不失去呢?

6. 文言文翻譯

阮籍曾從容不迫地對他說:“我平時曾經遊歷過東平,喜歡那裏的風土人情。”

司馬昭很高興,便授予他東平相的職位。附:阮籍傳全文選自《晉書》中列傳第十九: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於世。籍容貌瑰傑,誌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於色。

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

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時人多謂之癡,惟族兄文業每嘆服之,以為勝己,由是鹹***稱異。 籍嘗隨叔父至東郡,兗州刺史王昶請與相見,終日不開壹言,自以不能測。

太尉蔣濟聞其有雋才而辟之,籍詣都亭奏記曰:“伏惟明公以含壹之德,據上臺之位,英豪翹首,俊賢抗足。開府之日,人人自以為掾屬;辟書始下,而下走為首。

昔子夏在於西河之上,而文侯擁彗;鄒子處於黍谷之陰,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韋帶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禮下之者,為道存也。

今籍無鄒、蔔之道,而有其陋,猥見采擇,無以稱當。方將耕於東臯之陽,輸黍稷之余稅。

負薪疲病,足力不強,補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謬恩,以光清舉。”

初,濟恐籍不至,得記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濟大怒。

於是鄉親***喻之,乃就吏。後謝病歸。

復為尚書郎,少時,又以病免。及曹爽輔政,召為參軍。

籍因以疾辭,屏於田裏。歲余而爽誅,時人服其遠識。

宣帝為太傅,命籍為從事中郎。及帝崩,復為景帝大司馬從事中郎。

高貴鄉公即位,封關內侯,徙散騎常侍。 籍本有濟世誌,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

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於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鐘會數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

及文帝輔政,籍嘗從容言於帝曰:“籍平生曾遊東平,樂其風土。”帝大悅,即拜東平相。

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鄣,使內外相望,法令清簡,旬日而還。帝引為大將軍從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殺母者,籍曰:“嘻!殺父乃可,至殺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殺父,天下之極惡,而以為可乎?”籍曰:“禽獸知母而不知父,殺父,禽獸之類也。

殺母,禽獸之不若。”眾乃悅服。

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遺落世事,雖去佐職,恒遊府內,朝宴必與焉。

會帝讓九錫,公卿將勸進,使籍為其辭。籍沈醉忘作,臨詣府,使取之,見籍方據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書案,使寫之,無所改竄。辭甚清壯,為時所重。

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

既而飲酒二鬥,舉聲壹號,吐血數升。及將葬,食壹蒸肫,飲二鬥酒,然後臨訣,直言窮矣,舉聲壹號,因又吐血數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

裴楷往吊之,籍散發箕踞,醉而直視,楷吊唁畢便去。或問楷:“凡吊者,主哭,客乃為禮。

籍既不哭,君何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禮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軌儀自居。”

時人嘆為兩得。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

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賫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由是禮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護之。 籍嫂嘗歸寧,籍相見與別。

或譏之,籍曰:“禮豈為我設邪!”鄰家 *** 有美色,當壚沽酒。籍嘗詣飲,醉,便臥其側。

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內淳至,皆此類也。

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嘆,於是賦《豪傑詩》。

景元四年冬卒,時年五十四。 籍能屬文,初不留思。

作《詠懷詩》八十余篇,為世所重。著《達莊論》,敘無為之貴。

文多不錄。 籍嘗於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

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遂歸著《大人先生傳》,其略曰:“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

手執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為目前檢,言欲為無窮則。

少稱鄉黨,長聞鄰國。上欲圖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獨不見群虱之處裈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為吉宅也。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裈襠,自以為得繩墨也。

然炎丘火流,焦邑滅都,群虱處於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處域內,何異夫虱之處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懷本趣也。

譯文為:《阮籍傳》譯文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父親阮,魏國的丞相掾,在當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偉,誌氣開闊奔放,傲然獨立,任性不受羈絆、喜怒不顯露在表情上。

他博覽群書,尤其喜好《老子》《莊子》。嗜酒並能夠長嘯,又很會彈琴。

當他得意時,竟忘記了自己的形骸和舉止。當時人多說他癡呆,只有他同族兄長阮文業每每贊揚佩服他,認為他超過自己,因此大家都壹齊稱贊他奇異的才能。

阮籍本有劑世之誌,正當魏晉之際,天下多有變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為此不參與世事,便經常飲酒至醉。文帝司馬昭想為武帝司馬炎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沒有說話的機會才中止。

鐘會多次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