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杜鵑泣血典故

杜鵑泣血典故

傳說古蜀有個皇帝叫杜預,和皇後非常恩愛。後來被叛徒殺害,死得很慘。他的靈魂變成了壹只布谷鳥,每天在皇後的花園裏啼叫哀鳴。它流下的眼淚是壹滴滴紅色的血,把皇後花園裏美麗的花朵染成了紅色,所以後人把它命名為杜鵑花。

皇後聽到了布谷鳥的叫聲,看到了殷紅的血,明白那是丈夫的靈魂。悲傷之下,我日夜哭泣,“兒子回來了,兒子回來了”,最後抑郁而死。

她的靈魂變成了壹朵火紅的杜鵑花,它伴隨著布谷鳥盛開在整個山野,所以這朵杜鵑花也被稱為映山紅。這就是布谷鳥泣血,兒子哀鳴的故事。這壹生的花鳥情緣,是人間不朽的傳奇。

擴展數據:

春夏時節,布谷鳥整夜啼叫,烏鴉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的各種感受。仔細看的話,杜鵑花的口腔上皮和舌頭是紅色的,古人誤以為是滿血的。恰好杜鵑花唱歌的時候,正是杜鵑花盛開的時候,人們看到杜鵑花是那麽鮮紅,就說這種顏色是杜鵑花的血。

“布谷鳥泣血”的緣由

春天和夏天,布谷鳥會整夜啼叫。它悲傷哀怨的叫聲,常常激起人們各種各樣的感情。再加上布谷鳥的口腔上皮和舌頭都是紅色的,古人誤以為裏面充滿了血,因此產生了很多關於“布谷鳥泣血”、“泣血深”的傳說和詩詞。

百度百科-布谷鳥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