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年半前,寫了第壹篇讀後小感,之後便再無下文。說來也是慚愧,之間,只讀了網絡小說來消磨時間。或許也可以說是看這類小說上了癮,有時甚至不思茶飯,日夜顛倒。讀小說也不是什麽大奸大惡之事,但是上了癮,影響到正常生活,絕對要引起重視了。幸好最近壹月內到是將其束之高閣,開始忙些自己的事了。《食事》大概是月前讀完的,壹直沒騰出空來寫點東西,今日雖也有些許雜務,盡早寫完後還書,了卻壹件是壹件。
對於汪曾祺老先生,最初的相關記憶就是課本裏的壹篇講端午的小文,也是從那以後,有了高郵鹹鴨蛋十分美味的印象。從壹份與食物相關的書單上看到他的名字,有種發掘到寶藏的興奮感。每日讀上幾篇,壹月下來,書讀完了,也更喜歡這位老先生了。
說是“食”事,其實更像是壹份回憶錄,大多是先生的童年趣事,也有少許幾篇提到了壹段辛酸的歲月。翻著目錄,想選出壹篇最喜歡的說點什麽,但卻十分困難。記不起來很多文章的內容是原因之壹,另壹個便是他老人家的幽默經常藏在字裏行間,星星點點,或叫人撫掌輕笑,或是皺眉深思,這應該就是大家的功底了吧。文字樸實,也不能忽視他細致入微的觀察與活潑的語言風格。讀他的文字,就好像年邁的老爺爺在與妳閑話家常,話語間偶爾流露出幾絲調皮,但又不會讓妳頻頻發笑,自有壹番氣度。
讀這本書,經常讓我回憶起自己有關食物的記憶。很多以為自己已經忘卻的,紛紛湧上心頭。但時間往往是最強大的對手,五年十年後,我還會記得所有麽?日常的簡單飯菜,總是不留痕跡的很快溜走,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往往只能夠使人懷念而已。
《昆明菜》壹篇裏提到好多美味,汽鍋雞最令我垂涎。如果不是相關人士,估計不會理解“培養正氣”的妙處。紀錄片《舌尖》裏也有對汽鍋雞的描述。想來定是鮮嫩可口,日後若有機會去雲南遊玩,定要嘗上壹嘗。我也吃過好多次炒包谷,沒想到這還是道昆明菜。家裏最先是大姨這樣做玉米,想要做出來倒是不難,於是母親也就將其引入自家菜譜。
東北應該算是盛產玉米的,每次坐二十路公交,映入眼中的都是大片的玉米地,高高的桿子,長長的葉子,就算是冬天,也別有壹番趣味。農家原先大多是等到玉米變老,磨成粉末出售。如今,也多種植嫩玉米的品種,分幾期售賣,客人則絡繹不絕。如果簡單的說東北人很愛吃玉米的話,那我壹定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了。但是玉米的吃法也就那麽幾種,除了生煮,也就是加到肉餡裏,中和壹下油膩。炒玉米的出現,成功挽救了玉米在我心中搖搖欲墜的頭牌地位。
家母做的炒玉米很是可口,顏色也不錯。高三的那段備考時光,她的手藝是我的壹大慰藉。我自己也做過幾次,不過都是多醬油多白糖,吃著壹股“辣條”味。汪老先生若是看到,估計會說上壹句“什麽玩意兒”,然後背著手走掉吧。想壹想,我做的醬油炒飯也是壹樣的路數,顏色估計就能嚇壞壹群人。
讀《尋常茶話》,發現我父親和汪老的祖父愛好相似,都偏愛濃茶。不過父親並不是什麽品茶的雅人,他有個玻璃大杯,內置茶漏,省時省力。喝那麽濃的茶也能睡好覺麽,現在我都沒有答案。普洱、大紅袍、碧螺春、他似乎也沒什麽偏好,也或許是我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了解他。我自己到不是有多愛茶,就和許多文藝小青年似的,愛吃抹茶點心。而抹茶點心又和綠茶點心有什麽不同呢?經常不求甚解,我也該反思壹二了。
昆明人愛坐茶館,西南聯大的學生賦予其另壹種說法——泡茶館。這個字可真是太形象了。就好像眼前真的出現了這樣的壹幅景象,窄小逼仄的屋子,三五張桌子上滿滿的坐了人,靠窗的位置才有著不錯的光線,正坐著三個聯大學生,壹個搖頭晃腦的讀著書,大概是古籍壹類;另壹個埋頭寫字,頭邊上還有壹摞本子;剩下的那個,嘬壹口茶就盯著壹處不動了;小孩子打翻了壹個杯子,老板娘邊罵邊收拾,幾個相熟的客人吃著花生,笑著勸說著;老板則忙著招呼客人,托盤往桌子上壹放,幾縷熱氣就從茶杯口裊裊升起了。
《顏色的世界》簡簡單單由顏色的名字排列成行,給人詩壹般的感覺。每次看到這篇,都折服於漢語的魅力。古人竟能想出用“雨過天晴雲破處”來命名壹種釉色,單是這幾個字組合在壹起,就能帶給人壹種無法言說的美感。而“葡萄灰”、“梨皮黃”“豇豆紅”這類名字,則給我壹種別樣的感受。
汪老於《臘梅花》壹篇,憶起幼時用臘梅骨朵和天竺果穿珠花送給家裏的長輩的經歷。每次看到結尾“我應該去當工藝美術師的,寫什麽屁小說!”我都忍不住笑,定睛再看日期——壹九八七年,只剩苦澀。
拉拉雜雜寫了千字,說是寫讀後感,更多的是自己的回憶。讀汪老的文字,總能引起回憶,也算是汪老風格的壹大特色吧。現在想想花了壹個月的時間,晚上點燈讀書,讀的時候還必須要聽壹首固定的曲子,名字好像是流年的行雲之類,韻律與汪老的風格很是相配。現在也還在讀梁實秋先生的《雅舍談吃》,下壹篇讀後感不會遠了。
畢竟,食事無小事,雅舍也論吃。
後記:
這本書大概是在九月末看完的,隔了這麽久才補上感想,希望這也是2017年最後兩個月的第壹篇文章了,希望不會是最後壹篇[笑]
這類的短文章集合而成的書,感想是不太好寫的,前後幾乎沒有什麽聯系,感想也就只能意識流了。下壹篇估計就是《雅舍談吃》的讀後感了。努力吧。
2017/11/8? 20:45 於四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