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譯文:
壹群鹿兒呦呦歡鳴,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壹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壹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獻禮禮周到。人們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樂遵照。 壹群鹿兒呦呦歡鳴,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蒿草。
壹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品德高尚又顯耀。示人榜樣不輕浮,君子賢人紛紛來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請嘉賓嬉娛任逍遙。 壹群鹿兒呦呦歡鳴,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芩草。壹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彈瑟彈琴奏樂調。彈瑟奏琴勤相邀,融洽歡欣樂盡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請嘉賓心中樂陶陶。
此文出自先秦佚名《小雅·鹿鳴》。
創作背景:
《鹿鳴》出自《詩經·小雅》,是《小雅》的首篇,為先秦宮廷樂歌。《儀禮註疏》:“《鹿鳴》,君與臣下及四方之賓燕,講道修政之樂歌也。此采其己有旨酒,以召嘉賓,嘉賓既來,示我以善道。又樂嘉賓有孔昭之明德,可則效也。”
《樂府詩集·琴曲歌辭·題解》:“古琴曲有五曲、九引、十二操。五曲:壹曰《鹿鳴》,二曰《伐檀》,三曰《騶虞》,四曰《鵲巢》,五曰《白駒》。”
賞析:
《小雅·鹿鳴》是《經》的“四始”詩之壹,是古人在宴會上所唱的歌。據朱熹《詩集傳》的說法,此詩原是君王宴請群臣時所唱,後來逐漸推廣到民間,在鄉人的宴會上也可唱。朱熹這壹推測該是符合事實的,直到東漢末年曹操作《短歌行》,還引用了此詩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賢才的願望,說明千余年後此詩還有壹定的影響。?
詩***三章,每章八句,開頭皆以鹿鳴起興。在空曠的原野上,壹群糜鹿悠閑地吃著野草,不時發出呦呦的鳴聲,此起彼應,十分和諧悅耳。詩以此起興,便營造了壹個熱烈而又和諧的氛圍,如果是君臣之間的宴會,那種本已存在的拘謹和緊張的關系,馬上就會寬松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