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如下:
壹、 選題評估
拿到書稿,先要判定這個選題是否有出版價值。
不是能寫成壹刀厚厚的稿子印刷壹下就是書了。出版價值也包括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
編輯需要有壹定的洞察力,比如哪些會成為未來的熱點。請註意,並不是當下的熱點。因為書的出版周期起碼要兩三個月,當下的熱點可能馬上就過時了。
二 、審稿
壹本書的出版要經歷三審三校,三個輪次審核的人不能重復,以免看不出問題。
相對來說初審是最辛苦的,除了要看大家認為的“校對”的活——看錯別字,有些詞大家都在用看起來沒錯,但真的做編輯就會發現第六版的《漢語大辭典》和第五版某些字用法是不壹樣的,需要用最新的。
還要看前後邏輯是否正確,相關的知識性的內容有沒有錯誤,都需要壹壹查對。比如某某國君的陵墓作者寫的時候考古還沒發現,寫了位置不可考,但是如果在編輯的時候已經發現了就要修改。
相對來說復審和終審時間會短壹些,復審會對人名、地名等等進行再次核查。終審如果發現書稿中有不合適的內容會要求刪除或者調整。
三 、出版方案&設計
雖然腰封是壹個經常被吐槽的東西,很多人買來書第壹件事就把腰封扔到垃圾桶裏。但是對於現在很多書都有塑封、書店又不會拆開展示的情況下,腰封、封底文案還是非常重要吸引讀者購買的因素之壹。
在做出版方案的時候需要考慮受眾人群是什麽、核心廣告語是什麽、前後勒口、封面封底文字有哪些、書的形態是怎樣的等等。
四 、選紙
在做編輯前,我壹般只會摸紙的手感好不好,什麽克重、松厚度根本不知道的。雖然我以前也做過印刷的項目,壹般也只知道壹些常規用紙的種類和克重,而經過做書還要了解紙是什麽原料做的,是不是順紋,如果不順紋書就不能平整地攤開。
五 、排版校對
版式確定之後就是排版,排完是三次校對。排版公司會進行壹次折校,然後編輯進行校對,校對時還有可能發現新的問題,改完之後就可以出藍樣了。如果藍樣沒問題就可以下印了。
六 、營銷
妳以為壹本書下印之後編輯就沒事了?No!如果營銷沒做到位,就可能埋沒壹本好書。營銷資料包括媒體資料、頁面資料、新媒體文章。
首先說媒體資料,編輯至少要寫新書信息、新聞稿、編輯手記,以及準備好各種圖片、海報,海報上的文案不能隨便寫,壹定要突出特點,在5秒鐘內打動讀者。很多編輯都是博士、碩士畢業,寫出來的文案很漂亮,但是讀者如果看不懂那就白搭。文案的關鍵就是要“說人話”。
其次是頁面資料,現在的書,尤其是小說,大多數情況下是在網上售賣的。所以編輯還需要寫網頁標題、編輯推薦語、準備精彩文摘等等。有多少個網站賣就得準備多少份。
最後是新媒體文章,要結合熱點寫軟文、看這本書有多少個角度可以挖掘。寫完文章還不夠最好,還得自己找好分發的微信號、敲定推送的排期。
擴展資料:
活字版
有了文字,首先需要尋找寫刻的材料。最早書寫材料都取自於自然界,如:石塊、樹皮、樹葉、獸皮、獸骨及動物的甲殼等等,都是其例。但這些材料,各有缺陷,無法充分發揮文字的紀錄功能。
春秋戰國時代,知識日漸普及,著書立說,大行其道,為應需要,簡書和帛書乃相繼產生。是用竹或木制成狹長的條片,書寫時,由上而下,壹片壹片接續下來,然後再依順序由右而左的排列,並以繩索加以編連,這樣壹部著作,便能連貫而完整。
帛書是絲織品寫成的圖書,由於帛性柔軟又輕便,攜帶及閱讀均感便利。只是簡書笨重,帛書昂貴,都不利於知識的普及及圖書的長期發展,因而人們又發明紙張來取代它們。
紙的出現,約在西漢時期,史書正式的紀錄是公元壹○五年。由於紙張具有輕柔及低廉的長處,因而,很快的成為生產圖書最主要的材料。紙出現以後,雖然解決了圖書生產方面的許多問題,但是生產圖書,猶停留在逐字逐本的抄寫,既費時又費力,還是欠缺方便。
人們遂從長期使用印章和捶拓碑碣文字的經驗中,啟發了雕版與印刷技術的結合使用,便捷快速的生產圖書方法,終於發明。以古法示範造紙過程。
雕版印刷術約在初、盛唐時代出現,由於它是手工業時代生產圖書的好方法,因此很快被推廣利用,成為五代、兩宋以後生產圖書的主力。為了使印刷技術更便捷與美觀,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壹0四壹~壹0四八)又有人發明活字排版印刷。
而元朝末年,更進步到彩色套印的印刷領域。從此之後,印刷技術不但成熟周全,印刷成品更是鮮麗動人。
圖書除了文字、紙張、印刷之外,如何裝潢?也是要件之壹。自竹木簡策之後,中國圖書的裝潢技巧,即不斷的改良提升,其演進的方向,大都朝向簡便實用、美觀大方的原則。歷代以來,圖書裝潢型制約有:卷軸、冊葉、經摺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多種演進過程。
近代的圖書,雖然采機械操作裝訂成平裝、精裝等形式,但有些影印出版的古書,還常用線條來增加古意,頗能引發思古之幽情。在中國早期即有了護書用的銅制護套。
然而無論生產圖書方法如何改變,其基本原理,卻都脫離不了舊日的方式。今日制版、印刷、造紙等制作圖書要件,可以說無壹不是從國人舊有的發明中蛻變而來的。
所以當我們緬懷人類文明的進步及圖書發展的歷史時,總難抑制住壹股無名的興奮與榮耀的心情。當然,如何自勵自省,紹續先人光輝遺緒,或將更具有意義。
小人書
對口袋書沒有完全準確的界定,大抵是指開本小於小32開,印張大致不超過10個印張的書。
口袋書的興起,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7月在倫敦出版的“企鵝叢書”,這套叢書3年間銷售2500多萬冊,獲得巨大成功。口袋書從此流行於世並引發了壹場“紙皮書革命”,對歐美國家的出版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百度百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