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儒釋道有何區別?

儒釋道有何區別?

1、三者概念不同

儒指的是孔子開創的學派,也稱儒教。曾長期作為中國官方意識形態存在,居於主流思想體系地位,其影響波及朝鮮半島、日本、中南半島、中亞、東南亞等地區;

釋是古印度(今尼泊爾境內)喬達摩·悉達多創立的佛教,其實大多為釋迦牟尼佛,故又稱釋教,世界三大宗教之壹;

道指的是東周時期黃老道神仙家依據《道德經》(即《老子》)《南華經》(即《莊子》)而長期演變創立的宗教,是中國本土宗教。

2、理論不同

儒教的最重要的理論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這個當中,又特別註重修身的方法,也就是孔子所講的“仁義禮智信”。儒教不講究跳出情,不但不跳出情,還要在這個情中,充分的發揮情的作用,如何讓自身,以及更多的人在世間上生活得如何幸福。

道家和佛家是講究如何讓人去掉人的情,從而讓自己明白生命的終極意義。道家是講究出家的。出家後,就稱自己是“方外之人”。意思是自己不受人間的禮教所約束,只對如何跳出這個世間,成為長生者,也就是真人感興趣。並且只接受道家的各種理論所約束。

因為道家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子講的《道德經》來修行的。而《道德經》,說到底也是論述部分宇宙形成的原理以及宇宙裏面的生命所要遵循的規則。

3、文化不同

儒家,入世。儒家倡導做人要想君子壹樣,坦蕩正直無私。其核心思想是主張“仁愛,歸結起來就是:仁、義、禮、智、信。

釋家,出世。釋家文化認為“眾生平等”、“萬物因果輪回”、“壹切是緣起性空”。對此,釋家提出“壹切皆為虛妄,對於外界我們不可執著,應該放下心中執念,追求內心的空,生命和事物就是在鏡子前的幻影,如夢如泡影,人到最後什麽都抓不住。其應對的核心思想是“戒、定、慧。”

道家,隱世。道家主張“為而不爭”、“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清心寡欲,靜養修心”、“以退為進、守弱為上”等等,這些是其最理想的狀態。因此道家的思想不僅適合出世之人,也適合那些喜歡靜和守的入世的修身養性之人。

擴展資料:

明太祖朱元璋倡導三教合壹,但他又深知道、佛壹旦深入民間,與世俗混淆,並成立帶有濃厚世俗色彩的民間宗教,就會對傳統統治構成威脅。這壹點已為元末紅巾軍的歷史所證實。朱元璋對此抱有清醒的認識。明帝國壹建立,他就開始整頓僧、道門風,嚴禁僧、道與世俗混同。自正統以後,僧徒

冗濫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在這些僧徒中,很多沒有取得國家的合法度牒,多為私自剃度,其間的成分也就相當復雜,有因戶內丁多、求避差役者,有因盜事被發而更名換姓者,有系竈丁竈戶負鹽課而偷身茍免者。

成分如此復雜,加上出家為僧的目的又不壹,以及商業發達以後所導致的城市生活繁華對僧徒的誘惑,難免使僧徒耐不住寺院的寂寞,萌生享受世俗生活的貪念。

與此同時,僧人以民間百姓為門徒,壟斷民間修齋作福之類的佛事,並在歲時節序至民間打秋風,獲取齋糧,如此等等,無不都是佛教與世俗發生聯系的反映。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儒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