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藥聖的稱號。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劄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
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歷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被後世尊為?“藥聖”
擴展資料:
人物紀念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紀念李時珍這位偉大的醫藥學家,在其故裏蘄州城東南面風景秀麗的雨湖之濱修葺了墓冢,建成了"李時珍陵園"。陵園由本草碑廊、紀念展覽、藥物館、百草藥園、墓園五大部分組成,1982年,定為中國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8年,湖北省文化局重修李時珍墓,李時珍塑像,通高4.35米,底座鐫刻郭沫若親筆題詞。塑像後並列有兩座墓冢,東側為李時珍與其妻吳氏合葬墓,墓前有其子李建元、建中在明萬歷癸巳年(1593年)中秋所立的墓碑。
碑前青石上刻有著名人物畫家蔣兆和所畫的李時珍像,墓前另立石碑,上刻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的題詞。1980年,在陵園內正式建立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機構——李時珍紀念館。整個紀念館占地面積50000平方米,紀念館仿古大門上鑲嵌著鄧小平同誌於1987年7月8日親筆題寫的館名。
紀念館的展品主要有歷史文物、文獻、藥物標本、圖表、照片、畫像、雕塑等1000余件,形象系統地介紹了李時珍的生平和《本草綱目》的偉大成就。藏品中有諸多古籍善本,自明清以來《本草綱目》各種版本彌足珍貴。
百度百科-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