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從經學發展看《說文解字》的產生

從經學發展看《說文解字》的產生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是東漢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說文解字》是我國第壹部按部首編排的,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聲讀的字典,是文獻語言的奠基之作,也是書面語言、文字、音韻研究方面的壹部集大成之著,它對於我國文字的規範和統壹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

經,按其本意講是“縱絲”之意,引申為書籍的稱謂。

中國的經學形成於西漢,從漢武帝獨尊儒術,立五經博士算起,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經學是解釋、闡明和研究儒家經典的學問。

秦王朝焚書坑儒後,儒家學派遭受了極其嚴重的打擊,儒家的傳習立時處於委頓狀態。秦滅亡以後,儒家學者們逐漸恢復被秦王朝禁絕的經藝。

西漢初年的黃老之學,反映了當時“反秦之弊,與民休息”的客觀要求。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央集權統治者的權力日益被軍功貴族及宗室、諸侯分割,再加上北方的匈奴經常入侵……嚴峻的現實,使西漢統治者認識到,必須改變統治政策,開始實行“外攘夷狄,內興功業”的“有為政治”。這就需要儒家學派的興起。

建元元年(B.C.135年)五月,振興儒學的最大障礙——竇太後去世,元光元年(B.C.134年)五月,漢武帝采納了《公羊春秋》學大師董仲舒的建議,“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定儒學與壹尊。元朔五年(B.C.124年),丞相公孫弘奏請建立博士弟子制度,此後,儒家思想成為官方正宗的學術思想,並以經學的形式登上了統治思想的寶座。這樣壹來,“今文經學”開始在中國經學史上大放異彩。

在經學思潮泛濫之時,社會上掀起了尋經的熱潮。朝廷下令搜求經典,地方諸侯也不惜用重金購求古籍,於是民間隱藏的先秦典籍紛紛出現在學者眼前。漢景帝子魯恭王從孔子宅壁中發現《尚書古文經》、《禮古經》、《春秋古經》、《論語》、《孝經》,河間獻王劉德從民間求購得《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等,再加上漢廷中密藏的古文經典。壹大批的歷史典籍出現。這些古籍由於是用先秦文字寫成的,當時許多人不認識,所以就把這些書稱為“古文經”,“古文經學”也由此興起。

由於儒家思想已被西漢和東漢統治者認可為統治思想,“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學之士矣”,士人能否出世與儒學掛鉤,“今文經”和“古文經”學者們為了得到統治者的賞識和任用,開始出現“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之爭。而引起這場爭論的始作俑者便是文字的不同。這就必然要求著對文字的規範和統壹釋義。因此,許慎和《說文解字》應運而生。

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寫道“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邪辟,使天下學者疑”。《說文解字》產生後到東漢末鄭玄“小壹統”後,今古文經學的紛爭才逐漸落下帷幕。

雖然《說文解字》的產生有著諸多的原因,但“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之間的爭論無疑是《說文解字》這部偉大著作產生的強勢“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