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意大利信仰什麽?

意大利信仰什麽?

意大利宗教

意大利憲法規定,壹切宗教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只要不違反法律,都有權按自己的般規建立其組織並開展活動。意大利人90%以上信仰天主教,其余信仰新教、東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耶和華見證會及佛教。各種宗教組織達440多個,成員60多萬,加上同情和支持者超過100萬。天主教在意大利的勢力和影響巨大,全國有281個教區,大主教和主教440多名,神甫約63000多名,修女14萬多名,各種修士人數眾多,領薪金的神職人員21萬多人。全國大小城市村鎮均有教堂,各地還有不少修道院。教會辦有很多醫院和學校,對意大利的政治、文化等影響很大。

宗教簡史

在古羅馬時代,羅馬人並不信奉天主教,而是信奉羅馬教。天主教由中東地區傳人後遭到壓制,大批傳教士和教徒遭鎮壓。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頒布米蘭赦令,給予天主教徒信仰自由,結束了迫害天主教徒的時代,天主教開始在這裏廣泛傳播。756年,法蘭克王丕平把羅馬城和意大利中部地區大片土地送給教皇,教皇權勢大增。1870年意大利統壹時收回羅馬城,教皇被迫退居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其世俗權被剝奪。不久,政府頒布處理與教皇關系的“保障法”,教皇拒絕接受,並將主張政教分離的教徒逐出教會。1929年2月,教廷同法西斯政權簽署《拉特蘭條約》,意大利政府認可教廷為獨立國家,教廷也承認意大利王國,並同法西斯政府合作,天主教為意大利國教。1984年2月18日,教廷與意大利政府簽訂新協定,中止天主教作為“意大利國家唯壹宗教”的地位,公民在是否接受宗教教育等方面有選擇的自由,意大利多數人只信仰某種宗教,很少參加宗教活動,向神甫懺悔者人數減少,舉行世俗婚禮而不去教堂舉辦婚禮者增多,神職人員來源亦成為問題。教會壹直反對的《離婚法》和《墮胎法》分別於1974年和1981年經公民投票後在意大利得以確認。

望 彌 撒/B>

望彌撒是壹種紀念耶穌犧牲的宗教儀式。耶穌犧性後,門徒們為紀念他,常聚會重溫其遺訓,並行分聖餐(分發無酵餅)等禮節,以後即發展為整套祭獻儀式,在禮拜日或節日時舉行,信徒也參加。儀式由神甫、主教等主持,有壹定規程。主持者需領聖體(吃無酵餅)和聖血(喝紅葡萄酒),信徒只領聖體,主持者宣講時也結合當前的世事等講些道理和規勸、勸戒之類的話,最後以“和平”二字結束。這時,所有參加者均重復“和平”二字,同時相互握手 。

本 篤 會

本篤會是天主教隱修會之壹。由貴族出身的意大利人本篤(也譯本尼狄克,因此也稱本尼狄克派)於529年創建,在卡西諾山建起第壹座隱修院。他定的會規為:會士不得婚娶、不得有私產、壹切服從長上,稱為“發三願”。會士每天必須按時誦經,詠唱“大日課”,其余時間從事各種勞動,其中包括抄寫古籍、從事宗教藝術及教育事業,視遊手好閑為罪惡。

方濟各會

方濟各會是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之壹,又稱“法蘭西斯派”或“小兄弟會”。意大利阿西西市的富家子弟方濟各(也譯法蘭西斯)於1209年創立。方濟各於1205年以非神職人員身份在城外蘇巴西奧山隱修,將其家財散發給貧苦人,並身穿粗布衣袍,手托乞食缽,赤足前往德國、西班牙、摩納哥、埃及等地,勸人參加其修會。1209年,教皇伊諾琴佐三世批準成立方濟各托缽修會,會士必須過清貧生活,麻衣赤腳,周遊各地,宣傳“清貧福音”,會士彼此間互稱“小兄弟”,效忠教皇,反對異端。起初宣稱會內不置恒產,但後期會規松弛,在城市建立住院,積聚大量產業,內部為此分裂,分成守規派、住院派和嘉布遣派,守規派改革後自稱方濟各派。方濟各的同鄉女子克拉拉又創建女修會,自稱“方濟各第二會”,又稱“克拉拉會”。13世紀末、14世紀初有會士到中國北京、泉州等地活動。17世紀又再度派會僧來中國。

耶和華見證會

耶和華見證會是美國人羅塞19世紀後半期創建的壹種教派,意大利的信徒甚多,該教派否認正統的基督教教義,認為只有壹個上帝,即耶和華,基督是上帝所造,聖靈是耶和華力量的壹個名稱。認為耶和華即將與撒旦決戰,並將很快獲勝,世上即再無疾病、罪惡、戰爭和貧窮,被挑選出的14萬4000人將治理天圈,其中的1萬名現仍在世,他們都是耶和華見證人,即該會成員。1000年後撒旦將再誘惑人類,少數人將被誘墮落,多數人將保持信仰,惡人將被消滅。該會以聖經為依據,因而反對聖誕樹、十字架、教皇、新教等宗教禮儀和制度,在世俗生活中則反對催眠術、輸血、服兵役、慶祝生日、賭博、同性戀、人工流產、進化論、吸煙、***產主義等,拒絕競選公職,反對向旗幟敬禮,反對唱國歌,反對國家及壹切世俗權威。壹些耶和華見證人因拒服兵役而被判刑,他們寧可赴刑而不背叛其宗教信仰。信徒每周日下午5點整必須集中講授和討論“守望樓”書刊,即宣揚和解釋聖經及宗教理論的書刊,信徒輪流主持。信徒外出時,必須準時參加所在地的這壹儀式。信徒每周需有至少5小時參加宗敬活動,必須經常挨門挨戶地去傳教。信徒在宗教活動時對男信徒稱兄弟,對女信徒稱姐妹,絕對不許使用世俗稱謂,如父親、母親、叔叔、姑母等。飯前必須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