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阿那爾汗的心也醉了。”正如歌中所唱,提到葡萄,人們自然會想到新疆吐魯番。其實新疆本來就不產葡萄。中國最早的葡萄種植始於漢武帝時期,這些葡萄來自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帶回的種子。在中國古代,葡萄還有幾個別稱,如葡萄、蒲萄、葡萄。《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宛周圍,葡萄作酒,富戶藏酒至萬石以上,久留者數十年不敗。俗而嗜酒。”葡萄,中國古代俗稱,植物學上屬於歐洲葡萄,原產地為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大約5000年前,歐洲葡萄在埃及、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南高加索和中亞被種植。伴隨著葡萄的引入,還有釀酒的方法。盛唐時期,葡萄開始大規模種植,民間釀酒、飲酒也較為普遍,由此產生了後來膾炙人口的“夜杯葡萄酒”的詩句。
石榴。和葡萄壹樣,石榴也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的。但是,石榴這個詞出現的時間比葡萄晚。據唐代段《酉陽雜記》:“壹石榴為丹若,甜者名田江...石榴不留作貢品,大的有五六斤重。”此前古人稱石榴為“安石榴”。西晉張華《博物誌》記載:“錢下西洋,得榴蓮安史國歸。”其實“安史國”指的是兩個地方,即安國就是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布哈拉,而石獅國就是塔什幹。石榴因其多籽的形態特征而被賦予了許多象征意義。中國的人們視石榴為“多子多福”的象征,古羅馬的石榴樹也代表婚姻。
西瓜。西瓜起源於非洲,最早在古埃及種植。古籍《困陸記》和北宋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四儀附錄》中均有相關記載。南朝陶弘景《本草筆記》:“永嘉有大寒瓜。今天每吃壹次,年後就吃壹次。”《本草綱目》說:西瓜又叫涼瓜,李時珍認為陶弘景所說的涼瓜就是西瓜。從此,西瓜“冷瓜”的綽號廣為流傳。
番茄。番茄自明代傳入中國以來,很長壹段時間只是作為觀賞植物。關於番茄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明代趙涵的《植物制品》中。傳說在17世紀,壹位法國作家冒險嘗了壹口西紅柿後,人們意識到西紅柿是可以食用的。清朝後期,中國人開始吃西紅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