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除夕是哪壹天?為什麽要過年?

除夕是哪壹天?為什麽要過年?

除夕是哪壹天?

除夕是指農歷年最後壹天的晚上,也就是春節的前壹天晚上,因常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大年三十。除夕這壹天對全球華人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這壹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當晚往往通宵不眠,稱之為守歲。有關守歲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壹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壹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壹天換壹種口味,從磕頭蟲壹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壹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壹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壹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蔔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壹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壹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壹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為什麽要過年?

在傳說以外,據史料記載,除夕守歲始自南北朝時期。“歲”字在中國古代與“年”字相通用,歲即是年,年即是歲。據《說文解字》釋,“年”,“谷熟也”。《谷梁傳》中也說“五谷大熟為大有年”。就連甲骨文中的“年”字,亦是谷穗成熟的樣子。因而,可以推斷,“年”是豐收喜慶的日子,而過年則是對豐年的慶賀和祈禱。

此外,除夕夜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稭粘上用黃紙卷成的元寶形,攢成壹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壹年的祝福和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