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天麻怎麽吃?有多少種吃法?

天麻怎麽吃?有多少種吃法?

天麻治頭痛配方摘抄 1、天麻川芎丸 ①成份:天麻15克,川芎60克。 ②用法: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次服9克,食後細嚼,茶酒任下。 ③主治:偏正頭痛,眩暈欲倒。 ——摘自《元·禦藥院方》 2、川芎天麻茶 ①成份:川芎500克,天麻200克,茶葉適量。 ②用法: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日嚼壹丸,清茶下。 ③主治:具有熄風止痛功效。主治偏正頭痛及首風眩暈。 ——摘自《本草綱目》 3、天麻川芎茶 ①成份:天麻3克,川芎10克,白芷3克,春茶3克。 ②用法:用白酒壹碗,將上四味藥置酒中,煎至半碗,取渣再用酒壹碗,煎至半碗。合並煎汁,睡前以茶飲之。 ③主治:滿頭作痛。 ——摘自《元·禦藥醫方》 4、天麻洗藥方 ①成份:天麻3克,香白芷6克,防風4.5克,葛根4.5克,金銀花6克,生石膏9克,川椒3克,乳香3克。 ②用法:水煎,洗之。 ③主治:前額頭痛。 ——摘自《清·光緒皇帝醫方》 5、天麻祛風清上洗藥方 ①成份:天麻3克,防風9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葉6克,甘菊4.5克。 ②用法:用水熬透,洗之。 ③主治:偏正頭痛,頭目昏重等。 ——摘自《清·光緒皇帝醫方》 天麻食療菜譜 1、天麻燉雞 〔原料〕雞1只(500)克,天麻10克,調料適量。 〔制法〕 (1)雞宰殺後去毛及內臟,洗凈。 (2)天麻洗凈、切片。 (3)天麻置雞腹內,雞入鍋加水清燉至熟爛,加調料入味後食用。 〔功效〕熄風、行氣、活血。 〔應用〕治療身體虛弱、產後血虛頭昏。 2、天麻燉豬腦壹 〔原料〕天麻15克,豬腦1具。 〔制法〕 (1)天麻洗凈、切片。 (2)豬腦洗凈。 (3)豬腦、天麻片放搪瓷盆內隔水燉熟。 〔功效〕祛風開竅,通血脈,鎮靜,滋補。 〔應用〕肝虛 型高血壓、動脈 硬化、美尼爾氏綜合癥、神衰、頭暈眼花及腦血管意外致半身不遂。 天麻燉豬腦二 天麻燉豬腦,是民間常用的滋補食品。 [功效] 祛風,開竅,通血脈,鎮靜,滋養。 [適應癥] 高血壓,眩暈,神經衰弱,腦血管意外後遺半身不遂及語言障礙等。 [分量和用法] 每次用天麻10克,豬腦壹個(洗凈),水適量,放入瓦盅內隔水燉熟服食。 [註意事項] 本方四季可用。豬腦必須新鮮,用時可每天或隔天壹次,3-4次顯效。 天麻蒸豬腦三 配方:天麻10克 豬腦2只 姜5克 大蒜10克 蔥5克 鹽5克 紹酒5克 雞湯200毫升 制作:1.把天麻打成細粉9豬腦去紅腺及膜洗凈,姜、蒜洗凈,切片,蔥切花。 2.把豬腦放在蒸盆內,加入天麻粉、鹽、姜、蔥、蒜和雞湯。 3.把盛有豬腦的蒸盆置蒸籠內,用武火大氣蒸35分鐘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豬腦1只。 功效:平肝熄風,降低血壓。高血壓風痰上逆型患者食用。 3、天麻鯉魚 〔原料〕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鮮鯉魚1尾(1.5千克),醬油、料酒、食鹽、味精、白糖、胡椒粉、香油、蔥、姜、水豆粉適量。 〔制法〕 (1)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凈裝入盆內,將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上,再將天麻放入泡過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 (2)將天麻片放入魚頭和魚腹內,置盆內,然後放入蔥、姜,加入適量清水後,上籠蒸約30分鐘。 (3)將魚蒸好後揀去蔥和姜,另用水豆粉清湯、白糖、食鹽、味精、胡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功效〕平肝熄風,定驚止痛,行氣活血。 〔應用〕適用於虛火頭痛、眼黑肢麻、神經衰弱、高血壓頭昏等癥。 4、天麻燒牛尾 〔原料〕天麻10克,牛尾2條,母雞、肘子、幹貝、調料各適量。 〔制法〕 (1)將母雞、肘子下鍋煮湯,天麻洗凈,放入罐內加清水上籠蒸透後切片,將牛尾按骨節縫剁開,放入鍋內加清水、蔥、姜、白酒煮開,去其異味。 (2)鍋內放入 煮好的 母雞、肘子及湯,再放入牛尾、火腿、幹貝,調好色味,用文火煨2小時左右,待熟後將牛尾撈出去,骨留肉 整齊地碼入盤中,再將 天麻片鑲上,把原汁內的母雞、肘子等料挑出,用澱粉勾芡,淋香油,澆入盤中即可。 〔功效〕祛風濕,止痛,行氣活血。 〔應用〕治頭暈、頭痛、風濕痛 5、天麻燉乳鴿 藥材:天麻(10克)、桂圓肉(5克)、無花果(2個) 材料:老母鴿肉(100克)、瘦豬肉片(50克)、老姜片(少許) 制作:1、將老母鴿肉、瘦肉片煮熟; 2、將所有材料放在壹起文火燉制2-3小時。 天麻具有止頭痛的功效,且效果極佳。 滋補程度:中等 菜名 天麻魚頭 所屬菜系 浙江菜 特點 功效平肝熄風,定驚止痛,行氣活血。適用於虛火頭痛、眼黑肢 麻、神經衰弱、高血壓頭昏等癥。 原料 天麻25克 川芎10克 茯苓10克 鮮鯉魚1尾(1500克) 醬油料酒 食鹽 味精 白糖 胡椒粉 香油 蔥 生姜 水豆粉各適量 制作過程 1. 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凈,裝入盆內;將川芎、茯 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上,再將天麻放入泡過川芎,茯苓的 米泔水中浸泡4~6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 2. 將天麻片放入魚頭和魚腹內,將魚仍置盆內,然後加入蔥、生姜和 適量清水,上籠蒸約30分鐘。 3. 將魚蒸好後,揀去蔥和生姜。另用水豆粉、清湯、白糖、食鹽、料酒、醬油、味精、胡椒粉、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上即成。 用法佐餐食,每日2次。 半夏白術天麻湯 組成半夏9克,天麻9克,白術9克,茯苓9克,橘紅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棗3枚。 功用健脾燥濕,化痰熄風。 主治痰飲上逆,痰多心悸,眩暈頭痛等證。 古籍論本方是治療內生風痰之劑。若痰因濕生,主要用白術燥濕化痰。暈由於風,輔以天麻平熄內風。脾為生痰之源,所以兼用半夏、茯苓、橘紅、甘草補脾益氣,化濕和中。並引用生姜、大棗調和營衛。 點評 1、本方是為風痰眩暈而設。以眩暈,嘔惡,舌苔白膩為證治要點。對於肝腎陰虛,氣血不足導致眩暈,不宜服用。 2、若濕痰偏盛,舌苔白滑的患者,加澤瀉、桂枝利濕化飲;若肝陽偏亢的患者,加鉤藤、代赭石潛陽熄風。 3、耳源性眩暈、神經性眩暈屬風痰而有上述證候的患者,均可隨證加減服用本方。 總之,本方主要治療由於水飲痰濕所致的頭目眩暈證,並且收效較好,可謂良方。 另外,本方也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味而成,在原方燥濕化痰的基礎上,加入健脾燥濕的白術,平肝熄風的天麻,而組成化痰熄風方劑。 飛龍天麻 配方: 天麻30克,草魚1尾(1000克左右),料酒30克,鹽4克,味精3克,姜10克,蔥15克,芹菜葉20克,蘿蔔雕花或玫瑰鮮花3朵。 功效: 息風,定驚。適用於頭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癥。 制作: 1、將天麻用二泔水(第二次淘米水)、川巨著10克、茯苓20克***同浸泡24小時,然後放到米飯上蒸熟,切片,除去川芎、茯苓不用。 2、將草魚去腸肝、鱗、骨;魚肉向外,切成花刀,用鰭做龍頭,用魚尾做龍尾,用胡蘿蔔做龍舌,用魚肉做龍魚、龍爪。將魚肉用鹽、味精、料酒、鹽碼味腌1小時,再放入姜、蔥、天麻,用武火蒸9分鐘,取出後,除去姜、蔥,裝盤即成。 天麻鳳翅 原料: 雞翅5只,天麻50克,胡蘿蔔,青椒、醬油、糖、紹酒、鹽、味精、花椒蔥、姜、蒜適量。 制法: 天麻用米泔水浸泡 4小時;將天麻放入米飯中蒸熟,切片;雞翅洗切塊,與天麻片壹起紅燒(紅燒做法同普通烹調法壹樣)。 功效: 天麻有鎮靜、抗驚厥、抗癲癇和促進膽汁分泌等作用,可平肝息風、祛風定驚,用於頭目眩、肢體麻木、小孩驚風、癲癇、高血病、耳源性眩暈等癥。雞翅甘溫,入脾胃經,可溫中益氣、補精添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