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壹聯盟恢復之誌。盡管故鄉牽魂難別,但詩人終將恢復大誌放在兒女私情之上,不以家運後嗣為念,最終表明心跡:“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詩人坦然作出“毅魄歸來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堅決復明的決心,生前未能完成大業,死後也要親自看到後繼者率部起義,恢復大明江山。詩作以落地有聲的錚錚誓言作結,鮮明地昭示出詩人堅貞不屈的戰鬥精神、精忠報國的赤子情懷,給後繼者以深情的勉勵。
出自明代夏完淳《別雲間》,原文為: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譯文:
三年為抗清兵東走西飄蕩,今天兵敗被俘作囚入牢房。無限美好河山失陷傷痛淚,誰還敢說天庭寬闊地又廣。
已經知道黃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別故鄉實在心犯難。鬼雄魂魄等到歸來那壹日,靈旗下面要將故鄉河山看。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順治二年(1645年),夏完淳時年15歲,從父允彜、師陳子龍在松江起兵抗清。兵敗,其父允彜自沈於松塘而死。夏完淳與其師陳子龍繼續堅持抵抗。次年夏完淳與陳子龍、錢旃飲血為盟,***謀復明大業,上書魯王(朱以海),魯王遙授中書舍人,參謀太湖吳易軍事。
順治四年(1647年)夏,作者因魯王遙授中書舍人之職而上表謝恩,為清廷發覺,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別雲間》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臨別松江時所作。
思想感情:
此詩起筆敘艱苦卓絕的飄零生涯,承筆發故土淪喪、山河破碎之悲憤慨嘆,轉筆抒眷念故土、懷戀親人之深情,結筆盟誓誌恢復之決心。既表達了此去誓死不屈的決心,又對行將永別的故鄉流露出無限的依戀和深切的感嘆。全詩思路流暢清晰,感情跌宕豪壯。
百度百科-別雲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