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上的五行屬性

上的五行屬性

上的五行屬金。

上,現代漢語規範壹級字(常用字),讀為shàng或shǎng。最早見於甲骨文。六書屬指事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用壹長橫作基準(界限),在上部用壹短橫作為指事符號,表示基準線之上。其本義為高處、上面;引申為等級或品質在上的,次序或時間在前面的,以及由低處向高處升登或從此處向彼處前進的意思。?

文字源流:

“上”,指事字。甲骨文的“上”字,長橫(或曲線)表示基準線,短橫在基準線之上,作為指事符號,表示位置在上的意思。金文略同甲骨文。春秋文字作“二”,或在上添加壹豎筆作“上”,為隸書所本。

戰國文字形體較為復雜,大多數仍沿用春秋文字作“上”;或下添壹短橫畫,乃無意義之飾筆;或作“丄”,省去上部之短橫畫。小篆形體較多,有的把短豎立起來與長橫垂直,也有在短橫的左面加豎曲線。隸書或在豎畫右邊加短橫,或把曲線拉直。楷書筆畫化。

“上”字的本義是高處、上面。引申指等級或品質在上的;又指次序或時間在前面;還可以用作動詞,有由低處向高處升登的意思;也有從此處向彼處前進的意思。

古籍解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誌。

又上官,復姓。

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於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又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又《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又《韻補》:葉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又葉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茍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又葉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為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為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為是。後仿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