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鰒魚簡介

鰒魚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辭典》:鰒魚 2.1 出處 2.2 拼音名 2.3 鰒魚的別名 2.4 來源 2.5 原形態 2.6 性味 2.7 功能主治 2.8 鰒魚的用法用量 2.9 註意 2.10 各家論述 2.11 摘錄 附: 1 古籍中的鰒魚 1 拼音

fù yú

2 《*辭典》:鰒魚 2.1 出處

《本草經集註》

2.2 拼音名

Fù Yú

2.3 鰒魚的別名

鮑魚(《素問》),石決明肉(《本草衍義》),鏡面魚、明目魚(《醫林纂要》)。

2.4 來源

為鮑科動物九孔鮑或盤大鮑的肉。春、夏、秋三季均可捕捉,以春末夏初最為肥滿.捕得後取肉鮮用,或制成鮑魚幹。

2.5 原形態

形態詳"石決明"條。

2.6 性味

①《醫林纂要》:"甘鹹,平。"

②《隨息居飲食譜》:"甘鹹,溫。"

2.7 功能主治

滋陰清熱,益精明目。治勞熱骨蒸,咳嗽,崩漏、帶下,淋病,青盲內障。

①《蜀本草》:"主咳嗽,啖之明目。"

②《醫林纂要》:"補心緩肝,滋陰明目。又可治骨蒸勞熱,解妄熱,療癰疽,通五淋,治黃疸。"

③《隨息居飲食譜》:"補肝腎,益精明目,開胃養營,已帶濁崩淋,愈骨蒸勞極。"

2.8 鰒魚的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或煎湯。

2.9 註意

《隨息居飲食譜》:"體堅難化,脾弱者飲汁為宜。"

2.10 各家論述

《本草衍義》:"(鰒魚),肉與殼兩可用,方家宜審用之。然皆治目。"

2.11 摘錄

《*辭典》

古籍中的鰒魚 《證類本草》:[卷第二十上品]石決明

決明條,甲既是異類,今為副品也。唐本註雲∶此物是鰒魚甲也,附石生,狀如蛤,唯壹片無對、七孔者良。今俗...

《本草綱目》:[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石決明

弘景曰∶俗雲是紫貝。人皆水漬,熨眼頗明。又雲是鰒魚甲。附石生,大者如手,明耀五色,內亦含珠。恭曰∶...

《證類本草》:[卷第二十壹中品]鮫魚皮

鱉,無腳而有尾。今按陳藏器本草雲∶壹名沙魚,壹名鰒魚。皮惟無圖經曰∶鮫魚皮,舊不著所出州土。蘇恭雲出...

《普濟方·針灸》:[卷十八本草藥性異名]魚蟲部

卵。文蛤即海蛤有文彩者。石決明俗名紫貝。又雲。是鰒魚甲。九孔螺。真珠母也。紫貝即牙螺。非決明也。海蛤...

《新修本草》:[卷第十六蟲魚上]石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