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離枝"。壹般相信荔枝是源自中國南部的野生森林。公元三世紀時張勃著的《吳錄》有"蒼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種之"的記載。蒼梧便在今日的廣西境內。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仍然可以找到野生的荔枝樹。又《西京雜記》所載,公元前二世紀漢朝劉邦稱帝時,南海尉趙佗以荔枝進奉。公元壹世紀的《民物誌》,三世紀的《廣誌》中,荔枝都是作為嶺南物產登錄。由此可見,荔枝在中國南部的裁種和生產已有二千年的歷史。
在今日的中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四川,雲南及臺灣都有種植荔枝,大約是從北緯18度至北緯28度都有。中國以外很多國家亦有種植,近者東南亞大部份國家如越南,泰國等都有荔枝出產,遠者地球另壹方的美國佛羅裏達州及加利福尼亞,及澳洲的昆士蘭亦有引入荔枝裁種。
特性與特征
常綠喬木。樹皮灰褐色,不裂。偶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2~4對,長橢圓狀披針形,長6~12cm。花小,無花瓣,成頂生圓錐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時紅色,果皮有顯著突起小瘤體,種子棕紅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暖熱濕潤氣候,喜光,怕霜凍。生長發育期間要求高溫多濕,最適生長溫度23~29℃,10~12℃生長緩慢。需要充足水分,要求年雨量1200mm以上。土壤適應性強,但以土層深厚、排灌良好、有機質2%以上、土壤疏松以及能促進根菌繁衍的酸性(pH5~6)砂壤土為好。
分布狀況
原產於我國南部,主產區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海南、臺灣等省區,雲南、貴州、四川等地也有少量栽培。18世紀末向世界各地傳播,現栽培面積較大並已發展成為商品性生產的國家有泰國、越南、印度、澳大利亞、美國、南非等。
作用
荔枝果實營養豐富,具有壹定的藥效和滋補作用。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荔枝幹、糖水荔枝罐頭、荔枝汁、速凍荔枝、荔枝酒等。荔枝花量多,花期長,泌蜜量大,是良好的蜜源果樹。
荔枝有多個品種,當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種,亦是鮮食之選;掛綠更是珍貴難求的品種。“羅崗桂味”,“筆村糯米糍”及“增城桂綠”有“荔枝三傑”之稱。
掛綠:因外殼四分微綠六分紅,每個都有壹圈綠線而名。據《廣東新語》說,掛綠“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當中增城掛綠歷來都是皇帝的貢品。據聞乾隆年間,增城人因為不堪每年納貢之擾,把百棵掛綠砍掉,只存壹棵母樹現仍存在增城荔枝鎮掛綠園,稱”西圓掛綠”。西圓掛綠每年仍有結果,2001年便有壹顆西圓掛綠荔枝,在拍賣會中創下”最貴水果”的世界紀錄。
桂味:特點是有桂花味,肉爽而清甜。果皮淺紅色,皮上的裂片峰尖刺手,皮薄而脆;核有正常發育的大核,亦有退化的焦核。桂味中有壹種叫”鴨頭綠”,有墨綠色的斑片,是特佳的品種。
糯米糍:特點是肉厚,多汁,濃甜如蜜。果皮鮮紅,皮薄,皮上裂片無峰尖。核小,更有退化成無核的。
其他常見的主要荔枝品種還有:
三月紅:是最早熟的品種,每年五月左右就會上市。
妃子笑:較早熟的品種,皮淡紅。傳說當年唐明皇為搏楊貴妃壹笑,千裏送的荔枝就是妃子笑。
懷枝:傳聞古時有尚書路過嶺南,把鄉親送的荔枝入懷中,故名。
荔枝栽培
壹、荔枝園的建立
1.園地的選擇:荔枝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山地、丘陵地是發展荔枝的主要地區。宜選擇山坳谷地及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水、電路較方便的山地。山地坡度不宜超過30度。
2.園地規劃及開墾。面積較大的荔枝園要經過規劃,綜合考慮種植小區,道路布置,排洪系統設置及建築物的規劃。但重點應抓好果園的水土保持工作即修築等高水平梯田。4度以下的緩坡地,可不開梯田而等高種植。品種配置應結合各品種的特性。如低濕地可選種黑葉等耐濕耐澇品種。另外搭配種植壹定數量的授粉樹,因荔枝是雌雄異花果樹,且雌雄花異熱,不同時開放,致受粉成果率比龍眼低很多。例如:以黑葉為主的可混栽10%的早紅、大造等。
3.定植
(1)定植苗的選擇,首先要選擇大苗,嫁接苗要求生長健壯、葉片濃綠、出土部莖粗至少應在1.5cm以上,苗高應在60cm以上,其次要選用優良晚熟品種,最好有2個以上,成熟較為壹至的品種混植。
(2)土壤選擇:定植地要求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的微酸性土壤。最好交通便、水源排灌方便,不宜選用紫色頁巖土,和海拔在600米以上的區域定植。
(3)定植時期和方法:定植時期最好是春季(3月初至4月中旬)或秋季(9月中旬至10月下旬),定植量壹般每畝18-20株(株行距7×7米或6×7米)最多的密植園畝植不宜超過40米,定植前定點放線打窩:要求挖窩深1米、長寬1米。窩底施足底肥:每窩施雜草100斤、人畜糞200斤、過磷酸鈣3-5斤。復後土、堆成饅頭形。苗子定植於窩盤中部約高出土面10-20厘米。定植時不要錘和腳塔。定植後,澆足定根水,每株澆水不少於100斤。
二、定植後的管理
定植後要求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幼苗定植後,根系受傷還未恢復,吸肥性差,要及時灌水防旱,壹般要定植成活半年後才可少量施入糞清水,以“少吃多餐”的施肥原則為主,同時還要註意病蟲防治。定植成活2年後,可加大人畜糞和氮肥的施用量,壹般全年施四次,每株每次施入人畜糞不宜少於100斤,每100斤人畜糞可加尿素3-4兩,有利於促發枝梢,早日形成樹冠。
三、荔枝園的管理
1.幼齡樹:定植發新梢後即應施薄肥,掌握“壹梢二肥”,即在芽萌動時施壹次,新梢葉由紅轉綠再施第二次,肥料以有機肥為佳,也可用復合肥,尿素等化肥,但每次僅半兩,並隨植株長大加重肥量。施肥應挖淺溝施下並蓋土。幼樹根系淺,若遷幹旱應及時灌水。樹盤及行間如長雜草,可人工或以除草劑隨時清除。整形方法是在主幹離地30-50公分處剪頂,留4-5枝新梢作為主枝,要求強壯且分布均勻,在主枝上抽生的新梢留1-2條作側枝,以後每次新梢達到20公分時分支壹次,通過人工控制使荔枝形成較為開張的半園球形樹冠。
病蟲害防治:荔枝主要害蟲有尺蠖,卷葉蛾、蒂蛀蟲、金龜子等,要進行人工捕殺或藥劑防治。
2.結果樹管理
(1)施肥。荔枝葉片含氮磷鉀三者比例為1:0.11:0.55,是有利於開花結果的生理指標。荔枝常用的肥料有機肥,單元肥或復合肥。有機肥營養全面,且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是最佳肥料。荔枝壹年施2-3次肥,首先是采果肥,可及時恢復樹勢,促發夏秋梢為次年結果打基礎。施肥量壹般按結果50公斤的樹,施雞糞20-25公斤,復合肥1.2-1.8公斤,尿素0.5-0.8公斤。或者肥效相當的其他有機肥及化肥。另壹次肥是促花肥,目的促花穗健壯,提高座果率,每株可施復合肥2-3公斤。再壹次是壯果肥,保證果實生長發育所需之養分,減少落果提高產量。此次肥料應以復合速效肥為主,不施過量氮肥。
(2)土壤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可應用除草劑以提高工效,減少水土流失。
(3)修剪:修剪應該在夏季、秋季和冬季進行,特別是秋季修剪,在采果後,及時剪悼果柄和采果時損傷的幹枝、枯枝,以及處暑後抽發的晚秋梢,夏季修剪主要是控制、夏季萌發的徒長枝、減少與果實爭奪養分、防治落果、冬季修剪的剪除幹枯枝、病蟲枝和蔭枝為主,同時調節樹冠樹形。
(4)控冬梢,冬梢消耗積累的養分,而且處於低溫無法分化花芽,造成次年無花或少花,所以必須嚴加控制。主要是控制11月份及以後抽發的冬梢。控梢方法有:壹是樹盤外開20公分溝,切斷吸收根。二是樹幹螺旋環剝。三是對於已抽出並成梢的冬梢人工摘掉,但較費勞力。四是藥物控梢,如:在剛長冬梢之時,噴灑400-600PP米濃度的乙稀利液殺梢,另外在秋梢老熟時噴灑抑制劑如多效唑、青鮮素等也有抑制作用。
(5)保花保果,荔枝花量大即座果少(僅1-2%),主要是授粉不良,營養補充不足。因而要采取如下措施解決:截短花穗,人工剪去長穗壹半或三分之壹以減少花量;放蜂授粉,每畝放1-2群蜂,花期遇陰雨,在雨停後應抖落花上的積水,加速風幹,防止漚花。若遇幹旱高溫則應噴水保濕降溫。
(6)病蟲防治:為害荔枝的常見病蟲害主要有主幹的流膠病、腳腐病和為害果實的霜疫黴病。蟲害主要有為害主幹的星大牛和枝梢的支天牛,為害葉片面的毒蝶蛾類,卷葉蛾以及為害果實的蒂蛀蟲和蝽蟓。防治硫膠病、腳腐病可選人工刮除病班,然後用800-1000倍液托布津或多菌靈、潑塗病部連續二次。防治霜疫黴病:在果實有母指大小或果面有1/4-1/5現紅色時,用1000-1500倍液雷多米爾或殺毒礬800-1200倍液防治。防治星天牛時,用鐵絲通蟲洞,用紙或棉球沾敵敵畏原液入洞口即可,枝天牛用人工剪悼受害枝梢集中消。防治蒂蛀蟲(又名果蒂蟲):謝花註籽,幼果“黃豆”大小時用1500-2000倍液“樂斯苯”對樹冠噴霧,或用蟲蟎通殺1200-2000倍液對樹冠噴霧二者交替使用,連續2-3次,每隔5-7天壹次、若遇連續陰雨或多噴幾次。蝽蟓(又稱屁彈蟲)毒蛾、鳳蝶、卷葉蛾的防治:幼果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為害最為嚴重,在6月上旬可用殺蟲雙、敵條死、樂斯苯等殺蟲劑交替噴霧防治連續3-4次隔7天壹次。
(7)噴藥的方法:選用優質高效噴霧器,噴藥時由內到外、由上而下以及樹冠內的地面都要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