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漢文字誕生之初,“龍”這種形象仿佛就已經深入人心,讓人敬畏和恐懼。盡管在講究科學和證據的現代,龍早已被人們認定為迷信,但是人們對於尋求“真龍”的渴望之心壹直存在著。
比如1934年8月,《盛京時報》就曾報道過壹起營川“天降巨龍骨骸”的事件。這條巨龍還曾弄翻三只小船,壓倒不少房屋,導致9人死亡。有著無數人的見證,以及留下的珍貴的照片,“真龍”的存在似乎成了現實。
1966年,安順市關嶺縣還曾出土過新中國龍化石,不管其身體骨骼還是頭骨都像極了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龍,所以才有了“新中國龍”之名。現如今,這條新中國龍的化石還保存在貴州省的興偉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內。
所以,人們在將龍視為虛無縹緲的存在之余,又會對其產生無限的遐想,難道古籍中的龍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因其過於罕見,所以很難找到它們?若不然正史中也不會正兒八經地記載那麽多關於龍的事情。
比如《遼史》中就有記載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曾經射殺過壹條黑龍,當時正是公元920年5月,遼太祖正在在草原上馳騁,突然天上狂風大作,陰雲密布。遼太祖瞧見拽剌山陽水中有條黑龍作怪,當即就彎弓將這條黑龍射成重傷後俘獲,又將其屍骨收入府中。
在後來的記載中,南宋的使臣洪皓在遼國府庫中還曾見過這具黑龍的屍骨。洪皓在《松漠紀聞》中寫道,這黑龍的龍尾和龍身都還在,只是不見龍角。金末史學家也在《續夷堅誌》中將黑龍的屍骨列入了遼朝的寶物名單。
有南朝和金朝的多方史書作為“擔保”,“遼太祖射龍”壹事似乎是真的事實。但是迄今為止,人們都只在書畫中見過龍,從未見過古人保存下來的“真龍骨骼”,再加上洪皓在《松漠紀聞》中所言,也許只是古人又將某種生物當成了龍罷了。
畢竟,鄭和下西洋的時候,也曾帶了“麒麟”回國,朱棣還曾歡喜不已地命宮廷畫師作畫,結果現代人看到畫作後發現,那只是長頸鹿罷了。所以,“遼太祖射龍”只能是古人們為了神話皇帝,將神話賦予到了遼太祖身上。
而古書中這樣的記載還有不少,比如《史記》中也壹本正經地說漢高祖劉邦的母親劉媼在懷他的時候,天上電閃雷鳴,陰雲沈沈,有條蛟龍攀附在了她身上。所以劉邦成了“命中註定”的天子。
後來劉邦做沛縣亭長的時候,也因斬殺了“白帝子”才在白新建聚集起了崇高的威望。這白帝子不過就是條蛇罷了,但是百姓們都堅信是劉邦斬殺了條大龍,擁有神力。就連秦始皇都“畏懼”劉邦身上的這股天子之氣。
在現代人看來,這就是胡扯,但是古人就信這個。估計遼太祖射“黑龍”的事情要麽就是造假,要麽也是拿了條黑蛇濫竽充數了。而且遼太祖還是個十足的漢迷,相當崇拜漢高祖劉邦。那麽《史記》他是壹定看過的,對此肯定也是“羨慕”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