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上海精神
上海的城市精神是顧全大局,齊心協力。積極參與,爭做主人。兢兢業業,孜孜不倦。認真負責,盡職盡責。經過三年的神波路,億萬華夏兒女終於實現了夢想。回首神博路,有很多感人的故事。為了實現中華兒女的百年夢想,654.38+06萬上海市民以主人翁精神展現了融入世界、追求卓越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激情,展現了上海正在提煉打造“世界城市”的壹種城市精神!從老人到學生,大家都來為百年世博加油。壹個半世紀前在歐洲問世的世博會,壹直被視為展示經濟社會成就和綜合國力的舞臺。孜孜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人民,渴望在世博會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壹頁。“成功!”當65歲的楊根明從電視上得知申奧成功的喜訊時,他像個孩子壹樣跳了起來,和妻子擊掌慶祝!為了中國的勝利,也為了自己無怨無悔的選擇。年初,中國申辦2010上海世博會的消息公布後,家住上岡七村的楊根明激動了很久:這是壹件大事,何況,世博會的舉辦地就在他家門口!壹個想法浮現在他的腦海:壹個人騎行天下,為申博加油!3月12日,老陽穿上宣傳世博的綠色背心,背著10多公斤的行李,踏上了漫漫征途。穿越四川,抵達三亞,途經廣東,穿越福建,老陽的單人“神博之旅”壹路艱辛。翻越川北海拔4200米的雪寶頂山時,老陽穿上了隨身攜帶的7件夾克、6條褲子和4雙襪子,但天仍然很冷。為了不被凍著,他又推又騎,卻不敢停下來。他花了四個小時爬上了雲南的那座山。下坡時,他的汽車輪子撞上了壹塊大石頭,前輪缺了2厘米,他會掉進深溝裏...歷時88天,行程7000多公裏,楊根明回到上海,瘦了8公斤。他帶回來的白綢布上厚厚地蓋著沿途298個省市政府的公章和郵戳;厚厚的留言簿上,漢、藏、布依、彜、壯、拉祜、羌、納西象形文字,都是對上海世博會申辦成功的祝願。“看到很多人從我這裏了解申博,我覺得再苦再累都是甜蜜的。”當楊根明爬上崎嶇的山路時,壹群大學生也在為世博熱身。8月,同濟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等單位發起全國大學生視覺設計大賽,2010上海世博會主題“城市更美好”成為議題之壹。短短三個月,參賽作品如雪片般飛來,組委會共收到參賽作品4927件!那幾天,傳播藝術學院的學生們全身心投入到圖書館裏,逛遍了全城的書店,尋找參考資料。有的幹脆帶上相機,走街串巷找“素材”。為了趕時間,我經常半夜去校外找個小店打印作品。“大家都精神飽滿,壹定要拿出自己最好的作品——為中國申奧加油!”隨著申博公告日期的臨近,壹個新的想法產生了:壹些入選作品將被出版成書,並被送往申辦場館,讓全世界知道中國人民對舉辦世博會的殷切期望。時間很緊,大賽組委會工作人員每天工作時間不能超過10小時。幸運的是,同濟大學的壹群學生來做誌願者。短短五天時間,精選的100張海報匯集成冊。加油!它必須在中國博覽會代表團離開之前打印出來。組委會的同誌拿著稿子去找出版社的社長,社長正好出差了。追!出租車拐了半個上海,錯過了幾次,終於“抓”到了總統。特別事務。短短7天,500份散發著墨香的海報集被“烤”熱。半個多月前,這本精彩的海報集隨中國進博會代表團飛抵蒙特卡洛。申辦會場共發放了500本繪本,為中國申博成功再添壹把火。正是因為無數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中國上海申博才如此深入人心。從企業支持團體到世博會誌願者,世博會的成功是所有人的願望。中國,尤其是上海,已經成為全球關註的焦點。在這樣壹片傳奇的土地上,世界人民有理由、有信心期待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帶來新的驚喜、新的精彩。於是,在神博這個大家庭裏,誕生了這樣壹個團隊——企業後援團。中國電信、寶鋼集團、通用汽車、家樂福、羅氏...這些國內外的大企業都以大師的身份出現在博覽會的舞臺上。今年3月,“中國申辦2010上海世博會企業支持小組”成立之初,首批44家大型企業在黃浦江畔鄭重承諾,申博不僅是政府的事,也是企業的事。企業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長處,支持和參與世博會申請。羅氏制藥是該支持團體中最活躍的成員之壹。早在去年,該公司就采取了行動。總經理威廉?樂凱在世博前線展示上海“市民”的風采,公司員工在後方支持。世博會結果公布的前壹天,威廉?凱越毫不懷疑地說:“上海壹定會成功!”為了支持中國申辦,家樂福在尼斯和蒙特卡洛家樂福超市貼出了中國申辦的廣告。博覽會成功後,公司發郵件讓員工第壹時間得到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在上海申博的舞臺上,不僅有企業後援團,還有很多申博誌願者。迄今為止,世博會申請辦公室的電話仍然不斷,許多市民打電話報名成為誌願者。上海外貿學院的學生朱勇也是壹名熱心的誌願者。他是Expo.com特派記者,積極采訪支持和參與世博會的大學生的感人事跡,第壹時間發到Expo.com。他說自己只做了很少,申博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但他自豪的是,通過他的文章,世博會成為了他周圍人的焦點。朱勇說,現在他正在為考研沖刺,這樣他就可以為2010年的世博會做更多的事情。從企業公民到個人誌願者,每個人都熱愛上海這座城市。帶著這份愛,我們為城市盡壹份力,城市會變得更好。從驗證1851到搜索“黃金夫婦”:為了告訴世界,如果中國的中國幸運,世界將增添壹份光彩——這不是壹句空洞的口號,它鼓勵上海市民當家作主,精益求精,壹絲不茍,在申辦中以壹流的水平向世界展示中國。初春三月,“神博”面臨壹場世界級的考試。中國新華社向世界報道:1851年在倫敦舉行的首屆世博會上,來自中國的商人徐榮存憑借其胡俟的“榮譽”壹舉奪得金牌。多麽具有歷史意義的“新聞”,它把中國和世博會的起源往前推了16年。前年夏天,上海交通大學退休教授徐錫增和妻子來到上海圖書館尋找“家譜”。徐藝智永遠不會忘記,他的祖先參加了在倫敦舉行的第壹屆世博會,並獲得了金獎和銀獎。可惜家裏收藏的獲獎獎牌在文革中毀了。當工作人員陳樂民將壹份泛黃的千山徐氏族譜送給徐喜增,並幫他們查找相關記載時,徐喜增夫婦激動不已,陳樂民也激動不已——“壹件事關中國夢的重要事實!”陳樂民當即告訴“上海研究知識庫”的同誌,這是壹個歷史文獻中心,正在進行“世博與中國”的專題研究。“太精彩了!”但需要更多的硬史料來證明。“知識庫”求助於閱讀、家譜、收藏、外國文學、現代書籍、報刊。喜訊不斷:1884出版的北陵徐氏族譜記載:廣東象山榮村號徐德瓊。上海開埠後第壹批來到上海的商人。這份家譜的內容正好與徐希提供的線索相吻合。1852年出版的《萬國工業作品大展評審團對30件展品的報告》第163頁赫然寫著:“在中國,上海榮記絲綢的展品表明,當地農村蠶種的改良促進了絲綢質量的提高。因此被評審團授予勛章。”這份文獻有力地佐證了《北陵徐氏族譜》的記載。由此,中國人參與世博會的歷史可以定格在1851。3月12日,國際展覽局代表團的官員們在1851的倫敦世博會、1876的費城世博會和1915的巴拿馬世博會上看到中國人的身影時,都很驚訝,因為這是壹段連國際展覽局都還不知道的歷史。精益求精的責任感體現在博覽會的細節上。說起神博,很多人會看到兩個天真可愛的身影——神博海報《期待》的主角張,神博宣傳片裏的小明星傅心潔。為了找到這對“黃金夫婦”,人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當初世博會海報招標選的是“希望”,但圖中的小男孩是從網上下載的,還是個日本小孩,顯然不合適。為了找到主角,世博辦的工作人員不知道看了多少個小朋友,讓小朋友們試著做出《期待》中的標誌性動作,壹個壹個分辨誰做的最像,最能表達世博情懷,直到最後小郝脫穎而出。可愛的小女孩在最後壹刻決定了。起初,沈波電影中的主人公也是壹個小男孩。但後來大家總覺得離完美的要求還差壹口氣,決定換壹個更“江南”的小姑娘,真心反映“歡迎來上海”的情況。此時此刻,距離宣傳片的投放只剩下兩天時間。急!消息壹出,上海小影之星藝術團等藝術團立即行動起來。每個攝制組同時出擊,拍攝了20多個孩子,每個孩子拍攝了幾個版本的電影。第壹天在朱家角,第二天搬到上海電視臺外的大草坪。這個時候開始下雨了,我只好搬到室內畫室。布景前,工作人員將電視臺大廳的盆景全部搬進演播室,然後用燈光營造出陽光的效果,繼續拍攝。到了晚上,張藝謀派來的執行導演、剪輯等專業人士精心挑選傅傑傑,已經是午夜了。有了這樣的責任和追求,我們就能做好每壹件事。上海壹定不辜負世界的期待,世界將在八年後再次為上海和中國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