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早期歷史文獻中,也記述了關於食用菌的栽培。2000多年前的《呂氏春秋》中,就載有“味之美者,越駱之菌”。
南北朝時期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素食篇”中詳細介紹了木耳菹的做法。
唐代蘇恭等人著的《唐本草註》中記載了“煮漿粥安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爾”的原始木耳栽培法。
在記載大型真菌的許多古籍之中,比較重要的是:宋代《菌譜》描述了食用菌11種;明代《廣菌譜》描述了食用菌19種;清代《吳蕈譜》描述了26種。
《四時纂要》對菌子的種植、管理、采收、於藏以及菌的有無毒性,能否食用,作了具體敘述。段成式寫的《酉陽雜俎》中,有關於竹蓀的描述。並說它只有帝王才能享用。
明代潘之恒在宋代陳玉仁著的《菌譜》的基礎上編寫了《廣菌譜》,收錄各種蘑菇40余種,把雲南、安徽、廣西、湖南、山東、江西等省出產的19種食用菌作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