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陰陽壹詞來自何處

陰陽壹詞來自何處

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的概念。早至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 [1] 都有提到陰陽。陰陽理論已經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學,歷法,中醫,書法,建築堪輿,占蔔等。陰陽是"對立統壹或矛盾關系"的壹種劃分或細分,兩者是種屬關系.陰陽五行國學之本,看似簡單,卻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陰陽,代表壹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面 陰 為寒,為暗,為聚,為實體化 陽 為熱,為光,為化,為氣化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沖氣以為和(像無形的氣分隔了陰陽,使其各居其位。)。 陰陽的位置是不斷變化,周而復始的。我們所能看見的事物為陰內陽外(這就是聚合生成陽居於上的正物質),反之則為反物質(類似黑洞),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陰陽的規律和結構,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後死亡(消散),這就是陰陽的規律,而人體內陰陽失衡或陰陽所在的位置不對人就會生病。 這些就是陰陽真正的含意,也是據此所畫出的太極圖的根本意思所在。國學(醫、天文、地理、數術、哲學乃至各家經典)無不以此為基礎,並深刻影響了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五行和太極參照相應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