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向宗魯的向宗魯與王利器

向宗魯的向宗魯與王利器

作者:四川大學校史陳列館 劉喬

向宗魯(1895-1941),原名永年,後更名承周,字宗魯,重慶巴縣龍鳳鄉人。自幼聰明好學,有“神童”和“向書櫃”之譽。向先生1931年曾應聘到四川大學中文系作教授,不久離開。1937年,他再次被聘為川大教授,直至1941年逝世於峨眉。  王利器(1912-1998),字藏用,重慶江津人。因其整理校勘出版的中國文獻古籍逾二千萬,被人戲稱為“兩千萬富翁”。王先生1937年進入四川大學中文系學習,1944年他從北大文科研究所畢業後,回到四川大學文科研究所任教。  向宗魯和王利器都是著名的國學大師。王利器曾兩度師從向先生,在恩師的引導下走上校勘與考釋古籍這條國學研究之路。師生情誼深厚,特別是在向先生去世後,王利器歷經險阻運恩師靈柩回鄉,更是被傳為佳話。 向宗魯去世,留下了壹些未校勘完的書籍。王利器將恩師這些未完事業作為己任,繼續搜集整理。扶送恩師靈柩去小灣時,王利器將先師的遺著《說苑校證》交與吊唁的重慶同學。後來,重慶同學因經商無法動手,便將《說苑校證》交還給了師母。在師母的同意下,王利器又將這項工作交給了後來任四川師範大學教授的同學屈守元整理,中華書局在1987年7月出版了此書。向先生的絕筆之作《蔡氏月令章句疏證敘錄》,由王利器整理,在導師傅斯年的幫助下,194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此書。同時出版的還有王利器交與同學屈守元整理的另壹恩師遺稿《校讎學》。這兩部著作的出版,距向先生去世才壹年時間,可見王利器的盡心盡力。  早些年,王利器還在峨眉川大讀書時,向宗魯曾以拓片兩張讓王利器進行鑒定,並讓他以此作文論證。王利器當時忙著寫畢業論文,沒有完成此項工作。在恩師去世後,他仍然不忘老師生前的囑咐,以此拓片研究撰寫了跋文,並以此跋文請教導師傅斯年。王利器後來擔任川大文科所老師,也以此跋文求教於川大的諸多大師,如林山腴、龐石帚等人。  王利器終生都追隨著恩師的足跡,進行著向先生未完之事,在古籍校勘這條路上嚴謹、踏實的走著。王利器始終以向先生所賜的“藏用”為字,舍下浮名與功利,平凡而紮實地開展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二十世紀的中國學術界留下了諸多瑰寶。王利器有著作30余種、發表古典文學論文百余篇,其著作被港臺出版機構翻印出版約10種以上,校勘整理的古籍總字數超過二千萬,被稱為“兩千萬富翁”。  在王利器的墓碑上,有這樣壹段文字“出於川中名宿向宗魯先生之門,學有本源,根底深厚,平素勤勉刻苦,博聞強記”。這是對王利器壹生的真實寫照,也是對兩位大師篤厚師生情誼最真摯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