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為什麽我們總是很容易嫉妒別人

為什麽我們總是很容易嫉妒別人

“《白夜行》為了愛粉身碎骨,《惡意》因為恨萬劫不復。”

我想很多人是因為書封面上這句話而決定去讀《惡意》。這本書被譽為東野圭吾最得意的作品,將讀者從頭欺騙到尾。作為壹個不算資深的東野圭吾書迷,我是在看了十幾本東野的作品後才看的《惡意》。

眾所周知,東野的推理小說重點不在於尋找真兇,而是兇手背後的殺人動機。所以劇情三分之壹真兇就已經出現了,我沒覺得意外。我以為自己已經厭倦了東野的這種敘事方式,但沒想到還是壹口氣讀完了。

小說以手記敘事,主線是警官日高的破案記錄,另壹條線則是野野口修的日記,而作家日高在家中被殺則是兩條線之中的那個交點。兩條線交織在壹起,亦真亦假,使得那些隱藏在背後的真相最容易讓人忽視。

我今天暫且不談小說為了營造意外性,如何不動聲色巧妙地敘事。小說情節讓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對野野口修如何對日高產生惡意的動機。

殺人動機千千萬,私以為這種最為無情:

“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這句話在小說裏第壹次出現是加賀回憶起自己之前的學生殺人時,問殺人動機,學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只是說了看那人不爽。第二次出現是加賀收集整理完證據,面對壹直沈默不言的野野口修,加賀只好當著他的面推理他的作案動機。

都說喜歡壹個人是沒有理由的,於是有了“情不知所起,壹往情深”。同理,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討厭壹個人也是沒有理由的,於是有了“恨不知所起,恨之入骨”。

為了向眾人制造是因為自己的作品被剽竊,心懷不滿而殺人的假象。野野口修可以將自己的日記當成小說壹樣精心構思,甚至瘋狂地手抄日高的作品,即使雙手起繭。

他跑去自首,輿論開始發酵,日高人設崩了,人人都藐視日高轉而同情他。甚至有人覺得野野口修的殺人動機是可以理解的,誰叫日高是個只會剽竊人家作品的家夥。

這壹切的壹切都在野野口修的計劃之中,他要毀掉的可不止是日高的性命,還有日高生前的聲望。

“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賭上自己所剩無幾的人生,也要貶低對方的人格。”

從日高的視角來看,他壹直把野野口修當做是好朋友的。

野野口修不願意來學校,作為好學生代表的他被老師安排去邀請野野口修上課。之後野野口修被校園欺淩,也是日高第壹個跳出來幫他。成年後想寫作出版但又懷才不遇,日高又壹次出來幫他。

野野口修感激嗎?

答案是否定的,也許正是日高的那些恩德才導致了野野口修怨恨的緣由。

“我恨妳搶先實現了我的理想,我恨妳優越的生活,我恨當初我如此不屑壹顧的妳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

魯迅《雜感》裏曾寫道,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

野野口修從小就有心理缺陷的,他們壹家剛搬到壹個新地方。東野沒有花筆墨去描述那裏怎麽樣,但從野野口修的排斥不難猜出經濟水平應該不佳。

他嫌棄那裏,看不起那裏的壹切,選擇避免了壹切接觸,不跟鄰裏說話,不去上學。他有著“這裏的壹切都配不上他”的優越感,等待著搬到新的地方,去新的學校。

日高作為當地人見人誇的優質少年,每天專門去邀請他壹起去學校上學。野野口為什麽不拒絕?

無非就是拉不下面子,雖然他不喜歡那裏的壹切,但他內心深處還是不想讓眾人覺得他冷漠無情,寧願把自己塑造成剛搬到新環境不適應的靦腆少年。

在村裏人看來,野野口修和日高就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但野野口修是從來都不這樣想的,他從不跟學校的好友說日高是自己的好朋友,反而慫恿別人去欺負日高。

所以日高被野野口殺死的新聞壹出,認識他的人們才會出現兩種極端:“不可能吧,他們可是好朋友。”“他早就看日高不爽了。”

野野口修在日高面前壹直是找不到優越感的,那種潛藏在心裏的自卑感無形中被演化為厭惡感。初中時代,同樣被校園欺淩,野野口選擇了加入欺負別人,而日高選擇反抗。

“妳當時所承受的最大暴力,就是被迫成為那場暴行的***犯。”

高中時代,明明成績差不多,但野野口還是小心翼翼地避免了和日高同壹所學校。我想除了自身對日高的厭惡以外,更多的是壹看到日高就會看到心中那個厭惡的自己吧。

到了成年,日高成了知名作家,有壹個完滿的家庭,而他野野口修壹無是處,還被查出了癌癥。於是對日高的恨意全然爆發,非要撕毀掉日高的完美形象,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

我們為什麽容易嫉妒別人?原生家庭的影響?實力的不足?運氣的欠缺……歸結到底還是由於落差造成的,不比較就不會產生落差感、自卑感。

但虛榮心作祟的我們怎麽可能不比較,只是事物都有兩面性,有的人因為嫉妒更加上進,有的人則因為嫉妒走向滅亡。後者的嫉妒是壹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常常蒙蔽了人們的雙眼。想起之前的復旦投毒案,也是因為嫉妒,壹個生命就無辜犧牲了。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碰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當我們還在抱怨“為什麽總是我”的時候,有的人就是能順風順水壹步登天。所以我們難免失落,難免嫉妒,難免激起人性中的惡意。

說起人性,我還是更相信“人性本惡”論。顧城也曾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人無完人,我們每壹個人都是有陰暗面的,或多或少,只是我們常常習慣性忽略罷了。

但把對自己實力的不足、運氣的欠缺以及原生家庭的影響都轉移到別人身上發泄,這本身就是壹種懦夫的行為。我們每壹個人都有負能量,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汲取更多的正能量,去看到更多的真善美,讓生根在內心深處的陰暗面無法發芽,避免其開出罪惡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