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皇帝眾多,皇陵自然也是有很多的,而各個皇帝的皇陵的位置都是不壹樣的,每個皇帝的皇陵所處的位置都不相同。而皇陵可以說是分布在很多地方,這就與古人所相信的風水有很大的關系了。然而有些地方卻從來沒有修建過皇陵,比如昆侖山。昆侖山壹直都是古代各種神話中經常出現的山脈,很多人認為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但是為何卻沒有皇帝在這裏修建陵墓呢?
1.古代傳說中的昆侖山昆侖山,又稱昆侖虛、中國第壹神山、萬祖之山、昆侖丘或玉山。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裏,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裏,西窄東寬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裏。昆侖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古代神話認為昆侖山中居住著壹位神仙"西王母",人頭豹身,由兩只青鳥侍奉。是道教正神,與東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據史料記載
(戰國)屈原《楚辭·天問》曰:“昆侖懸圃,其凥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幾裏?四方之門,其誰從焉?西北辟啟,何氣通焉?”
(戰國)列禦寇《列子·周穆王》曰:“天子升於昆侖之丘……先王所謂懸圃。”
(戰國)佚名《爾雅·釋丘》謂:“三成(三層)為昆侖丘”。
(戰國)佚名《山海經·海內西經》雲:“昆侖之虛,方八百裏,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欄。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鎮之。”
(漢)司馬遷《史記·律書》謂:“不周風居西北,主殺生。”
(漢)劉安《淮南子·地形訓》曰:“昆侖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懸圃。”“掘昆侖虛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北門開以內(納)不周之風”。
《淮南子·地形訓》:“有九井九門,弱水環繞四周:“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
(漢)東方朔《神異經·中荒經》謂:“昆侖之山(丘)……圍三千裏,周圓如削。”
以上諸多古籍文獻,從不同角度***同描述了昆侖丘之“懸”、“圃”、“四門(九門)”、“增(層)城”、“木禾”、“九井”、“開明獸”、“五城十二樓”、“不周山”等地貌形態以及周邊有“弱水環繞”,有“炎火之山”。
瑤池
(戰國)列禦寇《列子·周穆王》記:“別日升於昆侖之丘,以觀黃帝之宮,而封之以詒後世。遂賓於西王母,觴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焉。乃觀日之所入,壹日行萬裏。”
(漢)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論》:“昆侖……其上有醴泉、瑤池。”《穆天子傳》卷三:“乙醜,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析城山聖王坪便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瑤池懸圃。
2.為什麽不把皇陵修在昆侖山中國風水有壹說認為昆侖山是萬山之祖,龍脈之根,古代皇帝相信在自己離世後葬在龍脈之中可保江山永固,子孫滿堂而不起災禍,那麽為什麽沒有皇帝把皇陵修在昆侖主脈呢?
昆侖山雖然被視為萬山之祖,但是自然條件也非常惡劣。要知道在古代的那種生產水平下要在昆侖山常年駐紮修建可不是壹件容易的事,而且壹般皇帝的陵墓都非常的大,要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是不可想象的!昆侖山大多時期都是大雪封山,古代又不像今天那樣有禦寒設施。萬壹幾十萬工匠派去了葬送於此是得不償失的,再者昆侖山距離中原地區教遠,皇帝死了以後要立刻進陵墓以免屍身腐爛。
古代帝王對昆侖山充滿了敬畏。傳統文化中的昆侖山是眾神居住的地方,是壹個神聖不可侵犯和侵染的地方。古代的皇帝都是非常迷信的,壹般沒有可靠的真實絕不會冒那個險。皇帝都很看重風水,既然昆侖山是萬山之祖,那對於自己的江山地位的考慮是不敢去冒犯的。除了派去尋找長生不老的國師,古代皇帝把昆侖山看作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既然這樣想在昆侖山修建陵墓就不可能了。
昆侖山是“萬山之山”,龍脈的發源之地,壹個最接近天庭的地方,把自己的墓穴安葬在這樣的地方,對於古代皇帝來說,都怕招惹了天庭,讓自己江山不保。所以他們的陵墓選址,都選在中原大地的山脊龍脈之上,這樣既與龍脈相通,又不打擾諸位神仙。
3.昆侖山地理位置現代地理上的昆侖山壹般指昆侖山脈,位於西藏與新疆的交界。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壹座奧林匹斯山是眾神的居住之所,而在中國神話傳說中也有這樣壹座山,被稱為中國“龍脈之祖”、“萬山之祖”,那就是中國第壹神山—昆侖山。然而,現在我們所說的昆侖山脈真的就是古代典籍中記載的昆侖山麽?
昆侖山的記載最早現與《山海經》、《淮南子》中,書中所描寫的昆侖山在中國西北部,高壹萬多裏,是黃帝在人間的行宮,西王母的瑤池也在此山之上。傳說昆侖山是黃河的源頭,盛產玉石,山上還有不死樹和各種奇珍異獸。但因為昆侖山太神秘了,它的位置便成了千古之謎,眾說紛紜,無壹定論。
現在的昆侖山脈的位置是由漢武帝確定的,是因張騫出使西域之時,了解了很多西北的地理情況,他回來之後報告漢武帝說黃河源頭就在於闐(今新疆和田)。但是張騫認為昆侖山還在在更西邊的地方,不過漢武帝不這麽認為,他見“河源出於闐,其山多玉石”,不正好和古籍中記載的昆侖山如出壹轍麽,於是拍板定案,昆侖山就是於闐的南山,此後這壹命名延續至今。
不過仍有很多史學家和地理研究者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遠的不說,和漢武帝同朝的司馬遷就持不同意見,他認為於闐南山不夠高俊美麗,配不上昆侖之名。班固在他的《漢書》中對於闐南山也只稱南山,絲毫未提昆侖二字。
後世之人對昆侖的所在壹般持兩種意見,壹種認為昆侖山只有壹座,但不是於闐南山,至於具體是哪座山,有的認為是祁連山,有的認為是燕山,各有論證,難以評定。
對昆侖山的另壹種說法認為昆侖山並非只有壹座,因《山海經》中記載有“海內昆侖之虛”,後世學者便認為既有海內,必然也有海外,認為昆侖山有海內海外之分,後來又出了大小昆侖的說法,清代人總結前人的說法,***統計有七座昆侖山:“壹在海外、壹在西寧、壹在肅州、壹在新疆、壹在青海西南、壹在衛藏之北、壹在北印度。”更有甚者,認為昆侖是古人對巍峨山脈的統稱,現在的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及青海地區的壹些山脈都是昆侖山。
昆侖山究竟在何處,時至今日也未有定論,可能永遠也不會有了,也許正是因為昆侖山與神話傳說的聯系過於緊密,使得這世間任何壹座山都無法符合人們心目中昆侖仙山的氣韻,那座承載了無數人美好想象,有美玉靈藥、鳳凰鸞鳥的昆侖之虛大概就在每個人的心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