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石頭書的資料

關於石頭書的資料

石頭書是中國古代原始的書籍,即把文字刻在石頭上。

它起源於東漢,而最大的石頭書出於唐朝。中國現存的最早石刻文字,是唐初於陳倉(今陜西寶雞)發現的春秋時期10個石鼓上的刻文。唐朝時印刷術還不很發達,為避免人們在學習經書時傳抄錯誤,唐文宗下令將《詩經》《論語》等十二部儒家經書,刻成石經,立於長安城務本坊的國子學內,供學員們抄錄、誦讀。

清朝康熙年間,有人用九塊石板補刻了《孟子》壹書,同開成石經放在壹起,所以又稱十三經刻石。

擴展資料:

中國的石刻文字始於何時,有待考證。雖然夏商周三代都有刻石傳世,但均為後世偽造。可信的只有商代《小臣系簋》斷耳銘文、《婦好墓石磬刻文》。春秋戰國時代的石刻文字主要有二:壹為著名的石鼓文;二為河北平山發現的河光刻石,僅兩行19字。

以前的石刻著錄書,壹邊拿按時間為順序分類,看不出字之間的關系。

根據石刻的內容與體裁,大致可以分為六類:碑誌,刻經,造像,詩文,題識,雜刻。

百度百科-石頭書

百度百科-石刻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