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黃帝內經》-第三十三章-熱病點評(1)

《黃帝內經》-第三十三章-熱病點評(1)

詳細論述了陰陽交、風厥、勞風、風水等疾病的病因、病機、癥狀、預後及治療。百病皆因正氣不足、外感邪氣所致,多為發熱,屬於外感發熱範疇,故文章名為《論發熱》。

黃帝問:有的病人出汗後發熱,脈象急促浮躁。他們的病情不僅沒有因為出汗而減弱,還出現了胡言亂語、吃不下飯等癥狀。這是什麽病?

齊波說:此病為陰陽交合而死。

黃帝說:希望妳能告訴我真相。

齊波說:人能出汗是因為水谷進入胃後轉化的微妙物質。水谷充滿了活力,所以他能戰勝邪惡和汗水。

邪氣和正氣在血肉和汗液之間鬥爭,說明邪氣衰,正氣勝。正氣勝利的表現是,患者能吃能喝,不再發燒。

如果患者出汗後出現發熱,說明邪氣盛行,精氣下降,是病情惡化的標誌之壹。

如果病人不能進食,精氣不能補充,邪氣不能停留,這是病情惡化的第二個征兆。

《論發熱》中也曾說過,出汗、脈搏快會導致預後不良。現在脈象與出汗後的情況不相符,說明精不能勝邪,死亡跡象非常明顯。

語言狂亂是精神錯亂的表現,精神錯亂是病情惡化的第三個標誌。

現在有三個惡化的跡象,這個人就沒有生命了。雖然疾病可能會因出汗而輕微衰減,但這只是暫時的,患者遲早會死亡。

黃帝說:有些病有發熱、出汗、煩悶,煩悶感不能因出汗而衰減。這是什麽病?

齊波答:汗出渾身熱,是因為風邪;無聊不能緩解是因為下氣逆著上氣。這種病叫風厥。

黃帝說:希望妳能詳細說說。

齊波說:太陽經是陽氣的主氣,是身體的表氣,所以太陽經最先受到風邪的侵襲。

少陰與太陽互為表裏,表裏有病,內必與之對應。少陰受太陽發熱影響,其氣亦上下,上下為厥。

黃帝問:怎麽治?

齊波說:治療時針刺太陽、少陰兩經,以瀉風熱,少陰降逆,同時服用湯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