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吃喝之禮》讀後感300字

《吃喝之禮》讀後感300字

中國飲食文化

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儒家倫理道德、中醫營養理論,以及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時尚和民族性格特征的影響,歷史上創造了中國的烹飪技藝,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從進化的角度看,中國的飲食文化延續了1.7萬多年,分為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四個發展階段,傳統菜肴6萬多種,工業食品2萬多種,宴席豐富多彩,風味流派紛呈,贏得了“烹飪王國”的美譽。

從內涵上講,中國飲食文化涉及食物來源的開發利用、餐具的使用與創新、食物的生產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與食品行業的經營與管理、餐飲與國家安全、餐飲與文藝、餐飲與生活境界的關系。

從外延來看,中國的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工藝、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餐具、消費與水平、民俗與功能等角度進行分類,表現出不同的文化品位,反映出不同的使用價值。

從具體來看,我國飲食文化突出滋補、益補(以素食為主,講究藥膳、進補)理論,講究“色、香、味”。四個屬性,即和諧五味論(風味獨特、味道鮮美、有“舌菜”之譽)、變奇變正的烹飪方法(廚房規矩為本、靈活變通)、悅人心意的飲食理念(溫雅、育食),與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自然之美不同。

從影響來看,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同時也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比如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面食、藥膳、陶瓷餐具、大豆,這些都讓全世界幾十億人受益。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壹種源遠流長的地域文化,視野開闊,層次深,角度多,品位高。是我國各族人民在654.38+0萬多年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在食物來源開發、餐具發展、食物調理、營養保健、食物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和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

中國是壹個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的國家。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了20多年,吃吃喝喝,也學到了壹些東西。現在我總結壹下飲食文化的以下特點,希望大家指教:

第壹,風味多樣。因為中國地大物博,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氣候、物產、風俗都有差異,飲食上長期形成了很多風味。中國壹直有“南稻北上”的說法,口味分為“南甜北鹹東酸西辣”,主要有巴蜀、齊魯、淮陽、廣東、福建等地。

第二,四季不同。壹年四季按季節吃飯是中國烹飪的另壹大特色。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根據季節變化調味配菜,冬濃夏淡涼;冬天多燉,夏天多凍。

第三,講究美觀。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藝精湛,而且有註重菜肴美感的傳統,註重食物的色、香、味、形、容器的和諧。表達菜肴美感的方式有很多種。無論是胡蘿蔔還是白菜心,都可以雕刻出各種形狀,別具壹格,達到了色、香、味、形、美的和諧統壹,給人壹種精神與物質高度統壹的特殊享受。

第四,註重興趣。中國的烹飪早就講究味道,不僅對小吃的色、香、味有嚴格的要求,對其命名、品嘗方法、用餐時的節奏、娛樂時的節奏也有嚴格的要求。中國烹飪的名稱可以說是精湛、精致、通俗。菜名不僅根據主料、輔料、調料、烹飪方法的寫實性來命名,還根據歷史軼事、神話傳說、名人‘食趣、菜名’意象來命名,如‘全家福’、‘將軍過橋’、‘獅子頭’、‘叫花雞’、‘吉祥龍鳳’、‘鴻門宴’、‘東坡肉’。

第五,食藥結合。中國的烹飪技術與醫療密切相關。幾千年前就有“藥食同源”、“藥食同源”的說法。利用食品原料的藥用價值,制成各種美味菜肴,達到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的目的。"

在中國古代,人們也強調飲食要與宇宙節律相協調。他們應該在春夏秋冬吃不同種類的食物,甚至在加工和烹飪食物時考慮季節和氣候等因素。這些思想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在《禮記·月令》中有明確記載,反對季節顛倒。例如,春夏秋冬都會有災難。當然,我們也反對吃反季節的食物。孔子說“不可時不吃”,有兩層意思:壹是定時吃,二是不吃反季節的食物。與當代人的意識相反,有些人吃反季節的食物是為了炫耀。西漢時,宮中開始種植“蔥韭茹”,西晉富豪石崇也有大棚。這種強調適應宇宙節奏的意識形態,的確是中國飲食文化獨有的。這種意識留在現代的只是關於節日飲食習俗(中醫裏有壹些,但不被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