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月天》原文,鞭炮聲壹歲,春風送溫暖進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註1,元日:農歷正月初壹,即春節。
2.鞭炮:古人燒竹子時發出的聲音。它被用來辟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壹歲除了:壹年過去了。除了,去世了。
3.屠蘇:“它指的是屠蘇酒,喝屠蘇酒也是中國古代新年的習俗。大年初壹,全家人都喝這種用草浸泡過的酒,以辟邪避疫,延年益壽。
4、千戶:形容門戶眾多,人口密集。彎彎:日出時明亮溫暖的樣子。
5.桃:桃的象征,壹個古老的習俗。在農歷正月初壹,人們將申屠和雷宇兩個神的名字寫在壹塊紅木板上,掛在門邊以辟邪。也叫春聯。
《元日》譯本中轟鳴的鞭炮聲中,舊年已過;溫暖的春風迎來了新年,人們愉快地喝著新釀的屠蘇葡萄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正忙著取下舊的桃符,換上新的。
《元月節》賞析這首詩描寫了春節辭舊迎新的情景。壹片鞭炮聲送走了舊年,喝著醇香的屠蘇酒,感受著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戶戶的桃子都換上了新的。
這是壹首關於古代迎接新年的即興作品。它以民俗為基礎,敏感地吸收了春節期間普通人的典型素材,抓住了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細節:放鞭炮、喝屠蘇酒、換桃符號,充分展現了年貨節的歡樂氣氛,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這首詩歌頌了新生事物的誕生如“春風回暖”般充滿活力;“明天”照耀“千家萬戶”。這不是普通的太陽,而是新生命的開始。政治改革給人民帶來了光明的未來。句末“常以新桃換舊桃”,表現了詩人對政治改革勝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滿足和喜悅。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指出新事物總是取代衰落的事物。
《元日》的創作背景這首詩寫於作者初拜丞相,開始自己的新政之時。1067年,宋神宗繼位,王安石被任命為江寧知府,隨即被任命為翰林學士兼講師。為了擺脫宋朝面臨的政治經濟危機和遼、西夏的不斷侵擾,公元1068年,諸神召王安石“壹而再、再而三入朝”,王安石隨即上書主張變法。次年,他投身政治,主持變法。同年過年,王安石看到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準備春節,聯想到變法之初的新氣象,便帶著感情寫下了這首詩。
《元日》的作者介紹了王安石,他的名字叫符節,名字叫半山。他被封為蜀國公,後改為靖國公。世人也稱之為“王”了。臨川縣鹽步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
李青二年(1042),中進士。嘉祐三年(1058),寫了幾千本書,提出了變法的主張。熙寧二年(1069)在宋神宗參政,推行新法。第二年,我對這本書表示敬意。熙寧七年(1074)罷官,次年改任丞相;熙寧九年(1076),又罷兵,退守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蜀公。後來改稱晉景公。死亡訃告。
在位期間,他和兒子王侃、呂惠卿註釋了《詩經》、《尚書》、《周官》,被稱為“新義三經”。他的文筆蒼勁有力,是“唐宋八大家”之壹。詩歌是蒼勁的,清新的。他的許多作品,如《子朔》、《中山日記》等,都已失傳。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等,後人編《周官新義》、《詩義》。
參考資料:
張明1。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
2.李萌盛。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
3.黃瑞雲。宋詩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
4.喬萬民。千詩萬字三字經百家姓:天津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