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6年,拿破侖準備入侵意大利,唯壹的出奇制勝之策,是法國軍隊出人不意,翻越阿爾卑斯山,飛將軍由天而降,迅速占領意大利平原。但翻越阿爾卑斯山,談何容易。阿爾卑斯山,有千年不化的積雪,有萬條崎嶇的冰川,群峭摩空,崢嶸崔嵬,溝壑深絕,嵯峨嶙峋。主峰勃朗峰,海拔4800多米。拿破侖派探子上山去偵察道路。探子回來戰戰兢兢地說:“也許可以通過,但是……”拿破侖立即阻止探子說下去:“只要可能,便沒有但是。馬上向意大利進發!”他親自率領軍隊4萬,排成20千米的長蛇隊形,浩浩蕩蕩,從西北向東南橫越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侵入意大利。
歐洲的歷史學家,把拿破侖這次翻越阿爾卑斯山侵略意大利的故事,說成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可惜中國人沒有誇耀的天才,不然的話。拿破侖也會臉紅的。讓我們從線裝的古史堆裏,隨便翻開壹頁,看看我們炎黃子孫,曾經創造過什麽業績。
帕米爾,在古老的波斯語裏,是平屋頂的意思。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和興都庫什山,以這裏為中心,向四處輻射分布開去。它是亞洲的萬山之宗,世界之脊。這裏“萬山堆積雪,積雪壓萬山”,堆銀疊玉,冰川縈迥,歷來就披上壹層神秘而充滿傳奇色彩的面紗。我國古代把帕米爾高原稱作春山。據古籍《西河舊事》解釋,因“其山高大,上多大蔥”,又把它叫做蔥嶺。很早以前,我國人民就熟悉蔥嶺了。記載公元前9世紀周穆王事跡的《穆天子傳》裏說,周穆王曾經乘坐由8匹駿馬拉著的轎車西巡到蔥嶺,在這裏住了5天。絲綢之路的南道和中道,都要通過蔥嶺;它是絲路上最難通行的壹段道路了。唐朝開元年間到印度求經的和尚慧超,回國時走到蔥嶺西邊的護密,想起路過蔥嶺所經歷的種種險境,不禁為翻越蔥嶺而發愁得淚流千行。這有他自己寫下的“平生不捫淚,今日灑千行”詩句為證。中國二十四史裏的《舊唐書》中記載了公元8世紀時,也就是這位出家人滿臉愁容翻越蔥嶺後不久,發生在這裏的壹場戰爭。
唐朝開國初年,中國重新統壹,包括新疆和中亞壹部分的廣大西域地區,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多民族的中華古國,各民族和睦相處,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幹布,成為千古美談。後來,由於統治階級內部的相互爭奪,甥舅關系的吐蕃和唐朝,發生了糾紛。當時的正面戰場,是在青海和四川西部。但吐蕃軍隊為了牽制唐朝的正面兵力,準備襲取西域四鎮。這西域四鎮是於闐、龜茲、疏勒和碎葉,也就是現在新疆的和田南、庫車東、喀什和阿拉木圖附近的托克馬克城。吐蕃軍隊不從藏北高原直接進入新疆,而是采取壹個大迂回的行動,向西越過印度河河源,然後沿著罕薩河谷北上,控制了蔥嶺的壹部分。當時蔥嶺有壹個名叫小勃律國(今克什米爾北部)的西域古國,本來是臣屬於唐朝的,國王沒謹忙當政時,他不讓吐蕃假道小勃律國襲取西域四鎮。後來沒謹忙駕崩,新國王蘇失利即位,吐蕃把公主嫁給他為妻,小勃律國就稱臣於吐蕃了。附近壹些小國也紛紛依附吐蕃,絲綢之路於是在此不通,唐朝與安息壹帶的交通為之斷絕。
唐玄宗天寶六年(公元747年),派高麗族人高仙芝帶領軍隊1萬人征討吐蕃。高仙芝從新疆庫車出發,經阿克蘇、喀什,行軍百天,到達塔什庫爾幹。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語是石頭城的意思,唐朝曾在這裏設立蔥嶺守捉,隸屬於安西都護府管轄。絲綢之路通過塔什庫爾幹後,不久就分成2道,壹道經紅其拉甫大阪到克什米爾通印度,另壹道經明鐵蓋大阪到阿富汗和伊朗。晉代高僧法顯,西域名僧鳩摩羅什,曾經走過紅其拉甫大阪這壹道。唐代玄奘、意大利人馬可·波羅曾經走過明鐵蓋大阪,從印度跋涉到中國。明鐵蓋,塔吉克語有千峰駱駝的意思,想當年壹定經常有龐大的駱駝隊出現在這裏。高仙芝帶領軍隊沿著蓋茨河而上,翻過明鐵蓋大阪,來到了噴赤河上遊的連雲堡。
連雲堡在今天阿富汗境內的薩哈德村對岸,是噴赤河上遊最高的壹個可以長年住人的要塞。當時堡中有吐蕃軍兵1000多人據險扼守。在要塞南邊七八千米的地方,又有蕃軍八九千人駐守。高仙芝千裏遠行,師行百日,來到薩哈德村安營紮寨,這時已人缺柴薪,馬缺草料,只有速戰速決為上策。他立即派人去下戰書,定於舊歷7月13日正式交戰。
這天天蒙蒙亮,唐軍已在噴赤河邊聚齊。高仙芝掌握了噴赤河水漲落的規律:噴赤河源介於興都庫什山和瓦漢山之間,兩條大山上有許多冰川;在夏季,冰川融水每天的變化情況非常明顯,下午河水暴漲,不能渡河,清晨是最低水位時期,正是大軍渡河的最好時機。因此,唐軍“人不裹旗,馬不濕鞍”,順利地渡過了噴赤河。
渡河之後,高仙芝橫刀立馬,身先士卒,登山挑擊,仰攻設防嚴密的連雲堡。這場戰爭從辰時(7~9點)打到巳時(9~11點)。蕃軍大敗,只得放棄要塞。高仙芝乘勝追擊,與趕來增援的蕃軍大隊人馬又接上了火,壹直打到天黑,終於擊潰了援軍,繳獲軍馬1000多匹,軍資器械、刀槍弓箭、糧食草料不可勝數。這就是歷史上的蔥嶺連雲堡戰役。
連雲堡戰役後,高仙芝繼續追擊蕃軍,向坦駒嶺進逼。坦駒嶺,就是現在的達科特山口。從連雲堡到坦駒嶺,道路十分崎嶇險阻,懸崖壁立,角峰崢嶸,行軍3天,才走30千米路程。跟隨高仙芝的監軍邊令誠這時害怕得不肯再行走,高仙芝只得讓他帶領老弱傷殘兵丁3000人退守連雲堡。高仙芝又擔心其他兵士不肯前進,就先派出20多個身強力壯的軍兵,化妝成坦駒嶺那邊阿弩越城的胡人,前來迎接唐軍。這樣,大隊人馬才翻過了坦駒嶺。
坦駒嶺山口,海拔4688米,是興都庫什山著名的峻險山口之壹。登臨山口,必須沿冰川而上,別無其他蹊徑。這裏有2條冰川,東面的壹條叫雪瓦蘇爾冰川,西面的壹條叫達科特冰川,冰川的源頭就是坦駒嶺山口。這兩條冰川的長度都在10千米以上,而且冰川上冰丘起伏,冰塔林立,冰崖似墻,裂縫如網,稍不註意,就會滑墜深淵,或者掉進冰裂縫裏喪生。
公元1913年,英國探險家斯坦因第三次到中國西部考古,他走的是古絲道,翻越蔥嶺到中國。當他走到坦駒嶺時,感慨萬分。他心有余悸地看著嶺下的兩條冰川,目瞪口呆,嚇得不敢邁步。他實在想象不出,當年玄奘走這條道路,已經極不容易。高仙芝居然能在1200多年前的技術裝備情況下,組織如此壹支萬人的軍隊,安全通過這兩條冰川,逾越這樣的天險,而且還要隨時打仗,這在人類歷史的“記錄上實為第壹次”。他感嘆地說,高仙芝“有過於歐洲史上拿破侖和蘇沃洛夫諸名將越過阿爾卑斯山”。可惜中國人沒有在這個隘口,“建立紀念碑之類,以誌此事”。後人也就逐漸把高仙芝創造的業績淡忘了。
客觀地說,高仙芝蔥嶺之戰的成就,遠過於拿破侖翻越阿爾卑斯山。拿破侖翻越阿爾卑斯山口,高度沒有坦駒嶺高,冰川沒有坦駒嶺險,時間沒有高仙芝長,而且不用作戰,又是近代。真正在冰川上行軍作戰,世界史上是再也找不到高仙芝這樣的先例的。這種奇跡,只有我們勤勞勇敢的炎黃子孫才創造出來。可惜我們的民族不善於大肆渲染,竟把它默默無聞地淹沒在古史堆裏。
高仙芝蔥嶺之戰200多年後,古代北歐人在冰天雪地的冰島和格陵蘭島上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