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全稱《春秋左傳》,是儒家十三經之壹。《左傳》不僅是古代漢族的歷史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是中國第壹部詳細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期魯國歷史學家左丘明根據《魯國史》編撰而成。敘事範圍始於廬隱年(公元前722年),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主要記錄了東周前254年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戰國策》是壹部民族歷史著作,又稱國策。記載了西周、東周、秦、齊、楚、趙、魏、漢、燕、宋、魏、中山各國的大事,距今約240年。分為12策,33卷***497篇,主要描述戰國時期說客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以說是說客的實戰演練手冊。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壹,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後代編撰而成。* * *二十篇,寫於春秋戰國時期。它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邏輯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後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材料。全書20篇,492章,首創“記錄式”。南宋時,朱將其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為四書。《論語》、《易經》、《老子》是中華民族的幾部經典原著。它們不僅是道德和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古代先賢經過修身養性、教化、天人合壹的智慧結晶。
孟子“四書”之壹。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醜等人。孟子,孟子的弟子和弟子的記錄。最早見於趙琪的《孟子》碑文:“此書亦為孟子所書,故總稱孟子”。《漢書·藝文誌》記載孟子十壹篇,現存七篇十四卷。總字數35000余字,286章。相傳還有另外四部《孟子》書,已失傳(這部《孟子》是明代姚世貞的贗品)。該書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思想和政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