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竺姓在全國有多少人

竺姓在全國有多少人

壹、姓氏源流

竺(Zh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竹姓,以國名為氏,後改為竺生。夏、商、周三代有孤竹國,到了春秋時,其國君之子伯夷、叔齊之後以國名為姓,稱竹氏。至漢代,有樅陽人竹晏,因避仇人而改為竺姓,其後沿用不改。

2、源於古印度,屬於外來姓氏。據《姓苑》和《漢書·西域傳》等記載,古代印度稱天竺國,有天竺僧人來中國傳教,以國名“竺”為姓。後來,中國僧侶有的隨印度僧人學經,也隨師父之姓,成為竺姓。通常認為漢代宣帝時竺次為中國竺姓始祖。在釋道安之前,國人入沙門者,皆從俗姓,外國來的僧人都是以國名為姓,比如姓安的是安息人(今伊朗壹帶,西方人稱帕提亞),姓支的是月支人(大月支,他們國王的頭被匈奴王當作尿壺),姓康的是康居人(今哈薩克斯坦壹帶),姓竺的是天竺人,等等

得姓始祖:竺次。提起“竺”這個字,大家要聯想到古代的天竺國。而實際上我國的竺氏也的確來自天竺國。他們跟中國的關系根深蒂固,大約已經有2000年的悠久歷史。所謂“天竺”,就是印度的古稱,亦作天篤、身毒等名。竺姓中國人,因為來自古老的印度,所以他們的文化背景也是深厚無比,絲毫都不比土生土長的姓氏遜色。頭壹個自印度到中國來開基的姓始祖,就是漢宣帝時以謁者身份來華的竺次,故竺次就是竺姓的始祖。

姜姓竺氏的由來

夏禹在世之時,曾封炎帝的後裔在臺(今遼寧朝陽市壹帶),稱墨臺氏,後來簡稱墨,這就是墨氏的由來。到了商湯時,又將墨臺氏改封在孤竹(今河北盧龍南)。商末,孤竹國君名初,字子朝。子朝生有三個兒子,他覺得小兒子智(字公達)比較能幹,便欲立他為國君繼承人。子朝死後,公達認為哥哥允(字公信)是長子,君位應當由哥哥繼承,自己繼位是有違祖制。而公信則認為不能違背父命,堅決不接受。兩人讓來讓去,最後幹脆壹道離國出走。兄弟二人出走之後,國人便立中子文(字公高)為君。國人後來以國名命氏,便是竹姓。這位大哥的謐號就是伯夷,而小弟就是叔齊。伯夷、叔齊離國之後,在各地流浪了壹陣。他們聽說西伯昌是位尊老愛幼的仁君,便去投奔西伯昌。後來姬發伐紂,他們認為這是犯上作亂,以臣代君,反對並阻攔武王發兵。武王克商後,他們表示不吃亂臣賊子的糧食,不食周粟,跑到首陽山(今山西永濟縣西南)中,采摘薇菜充饑。後來又有人告訴他們,首陽山也是周室之地,於是他們二人就餓死在那裏。到了東漢年間,樅陽侯竹晏認為本姓原出於伯夷、叔齊二賢,就在“竹”字下加了個“二”字,改成竺氏了。這就是姜姓竺氏的由來。伯夷的後人,也有稱為伯氏的。

二、遷徙分布

(缺)竺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壹百位。竺姓與竹姓同源。相傳商湯時,禹封炎帝的後代墨臺氏在孤竹國(今河北省盧龍縣南),孤竹國國君的後人就有以國名的壹字為姓,稱為竹氏。東漢時。樅陽侯竹晏認為竹源出自孤竹國兩位賢人,即伯夷和叔齊(二人為商末周初的賢人,因不食亂臣之糧而餓死於首陽山),於是在“竹”字下面加個“二”字,即成了“竺”氏。另外,古時稱印度為天竺國,曾有僧人來中國傳經時,為了適應漢文化的習慣,就取壹個字為他們的姓氏,而他們被稱為天竺僧,就多以竺為姓。後來,有些僧人在中國定居,而有些漢族的僧人因拜師也隨他們姓竺,這樣,竺姓就在漢人中傳開來。還有,因竺和竹同音,漢代有位本叫竹晏的人改為姓竺,其後人因之。據《漢書·西域傳》考證。但我國另壹部姓氏古籍《姓苑》上說:“竺本姓竹,至漢樅陽竹晏改為竺。”依照《姓苑》的考證,我國的竹氏源流,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的記載:“孤竹君,姜姓,殷湯封之遼西,令支至伯夷、叔齊,子孫以竹為氏焉,東莞。”望族居東海郡(今山東省兗州東南)。

三、歷史名人

竺 淵:明朝文士,宣德年間舉為進士。被朝廷任為官員,正統中為福建參議,敕守銀坑,盜賊四起時,竺淵率眾捕盜,反被盜賊所捕,後因不屈於盜被殺。

竺法深:晉代僧人。名潛,或稱道潛,字法深。俗姓王,瑯邪郡(治所在今山東省臨沂市北)人。18歲便出家,師從富有才解久負盛名的名僧劉元真,慢慢克服了壹般士族子弟習見的浮華性格,深刻鉆研了般若學的佛學理論,加上相貌堂堂,談吐風雅,在京城長安已小有名聲。至24歲時,獨自登壇講學,所講《正法華經》、《大品般若經》,義理深奧,剖析明白,前來聽講受業者常濟濟壹堂,多達五六百人。

竺道馨:晉代女僧,雅能清淡,尤善小品。

竺道生:南北朝時僧人。俗姓魏,原籍鉅鹿(河北省平鄉縣)人,而寄居彭城(江蘇省銅山縣)。大約十歲,即依名僧竺法汰出家。曾隨僧伽提婆研習有部之學,並受學鳩摩羅什深得般若之旨。高僧傳本傳謂其“常以入道之要,慧解為本。故鉆仰群經,斟酌雜論,萬裏隨法,不憚疲苦。”因而得以攝受涵泳空有兩宗的學說,以建構獨特的思想。

竺大年:宋朝學者,專心研究儒家經典《禮記》,著有壹本叫《禮記訂議》的書。

竺紹康:反清誌士。在秋瑾與徐錫麟策劃皖浙起義時,被任命為光復軍分統。皖浙起義失敗後,被通緝,避入臺州山區。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東海郡:漢代的東海郡,在今山東省郯城壹帶。東魏及隋唐的東海郡,相當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地區。

2、堂號

樅陽堂:漢時,竺晏為樅陽侯。又因竺氏本姓竹,由竺晏才改姓竺的,故以其爵為堂號。

化鄉堂:宋時竺大年是沈煥的入室弟子。性格行為既嚴肅又莊重。長於說《禮》,鄉人都受他的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