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象棋起源於何時

中國象棋起源於何時

中國象棋起源於約兩千年前戰國時期。

中國象棋起源於中國。

象棋壹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楚辭·招魂》中就對其形制以及玩樂方法作過專門記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營並進,道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意思是說,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當於骰子。(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有6顆;比賽的方法是分曹並進。(指必須兩人或兩組對局聯賽),相互進攻,逼迫對方於死路;

最後是贏者“牟”(指成倍)取勝利。擊敗了敵兵(春秋時兵制,以5人為伍),而發出了勝利的歡呼。

擴展資料:

象棋的走法規則:

1、帥/將只能在"九宮"之內活動。帥與將不能在同壹直線上直接對面,否則走方判負。

2、士壹次只能走壹個斜格。

3、紅方為“相”,黑方為“象”。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對角線走兩格,俗稱“象飛田”。

4、車在象棋中威力最大,無論橫線、豎線均可行走,只要無子阻攔,步數不受限制。俗稱“車行直路”。

5、炮在不吃子的時候,走動與車完全相同,但炮在吃子時,必須跳過壹個棋子,我方的和敵方的都可以,俗稱“炮打隔子”、“翻山”。

6、馬走動的方法是壹直壹斜,即先橫著或直著走壹格,然後再斜著走壹個對角線,俗稱“馬走日”。

7、兵(卒)只能向前走,不能後退,在未過河前,不能橫走。過河以後還可左、右移動,但也只能壹次壹步。

象棋的勝負規則:

對局中,出現下列情況之壹,本方算輸,對方贏:

1、己方的帥(將)被對方棋子將死或吃掉;

2、己方無子可走(被困斃);

3、己方對對方“長將”或“長捉”;

4、己方發出認輸請求;

5、有步時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時限制;

6、有時間要求的,超過規定時間;

7、違反比賽規則。

和棋

出現下列情況之壹,為和棋:

1、雙方均無可能取勝的簡單局勢;

2、壹方提議作和,另壹方表示同意;

3、雙方走棋出現循環反復三次,符合《棋例》中“不變作和”的有關規定;

4、符合自然限著的回合規定,即在連續60個回合中(也可根據比賽等級酌減),雙方都沒有吃過壹個棋子。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象棋可以分為全棋和殘棋,殘棋壹般都有自己的套路,只要嚴格按照我們的方法練習,熟練掌握每步棋的步驟,變招。這類風格獨特構思精巧的江湖象棋殘局大都以和局為主。

江湖殘局破解又稱民間排局,源於民間,多是民間藝人的傑作,其作品有的出自古代象棋棋譜,有的源於流傳民間的手抄象棋棋譜;有的是以古代象棋棋譜為藍本,加以整理,凝煉精心改排而成。

其特點是:布局結構新穎簡練,給人壹種隨手照將即可獲勝的假象,頗為誘人。實則棋路變化無窮,曲折深奧,巧設陷阱,引人入彀。

百度百科—中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