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是中國的”,是否客觀?
近日“南海仲裁”問題引起了廣泛關註,而中國外交部也正式宣稱:所謂南海仲裁庭,壹切裁決都是都無效。這幾天在網上,多數網民也開啟了“戲謔”模式。但往往像“南海是中國的,菲律賓是中國的”這樣的口號,並不能使人信服。“憑什麽說南海是中國的?”當外人提出這樣的疑問之時,妳準備好充分的論據了嗎?昭昭青史仍在,鑿鑿證據如山南海為何是“南中國海”?南海的英文名叫做“South China Sea”,由此可見,自古以來南海的生息繁衍與中華民族息息相關。為何南海在國際上被稱為“South China Sea”?其背後的原因是:南海諸島最早是中國人發現並命名。
/00e93901213fb80e28b4741f3dd12f2eb838949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南海諸島礁的命名是印證主權的鐵證主權歷史追溯至2000年前除了上文提及的“最早命名”,中國也是最早對島上人文資源開發的國家。在公元前後的漢代,先人更是開辟了“古航道”,也就是現在我們口中的“海上絲綢之路”。
古籍《更路簿》:是古代海南漁民耕海牧漁生活的實錄。在《更路簿》中,漁民給南海中136個島礁起了“乳名”,其中東沙群島1個,西沙群島38個,南沙群島97個。除了以漁家口述形式流傳外,更以書面形式記載於《更路簿》的手抄本中。因此,它也是維護我國南海海洋權益的歷史佐證。
島上遺留的文物據估計,僅在南海就有2000余艘古代沈船,而這大多數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沈船。在上個世紀發現的沈船殘跡中,打撈出來的文物大多都是銅劍、銅鏡等文物,這再壹次形成了中國古人經營、開發南海真實寫照。U形線:近代確權的鐵證中國最早開始對南海諸島進行行政管理的記載,可追溯到唐代,到宋代時,對南海諸島的行政劃分已經明確。(民國36年)1947年底,南海諸島的地圖審定。1948年的2月,中華民國內政部公開發行《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向國際社會正式宣布了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的主權。
/5243fbf2b21193138afdea786e380cd790238db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國界線最南端在北緯4°民國向國際公布的U形線(又稱11段線)之時,沒有國家提出異議,這便是中國對南海諸島確權的最好鐵證。事實上,國際社會對於領土主權歸屬問題,在早期便形成了基本的***識,即:最早發現、最早命名、最早開發經營、最早連續不斷的行政管轄和主權得到許多國家廣泛承認。這五個原則,足以證明: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是歷史上確定的。在以往的研究中,我們關註的往往是南海豐富的自然資源。實際上,人文資源亦是南海資源重要的壹部分。它承載著千百年來先人生產活動的印跡。每每南海問題出現,恰恰是這部分不被重視的人文資源,成為中國對南海主權的有力佐證。那麽,保護祖宗海,我們能做些什麽?人類社會活動活動遺跡是構成南海人文資源重要的組成部分:既包括散落在南海諸島的古遺跡、古墓葬以及古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同時也包括歷史上與南海有關的文獻、古籍以及實物等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頻現“神秘”遺址就在上個世紀,在西沙群島的甘泉島,有人發現了壹些年代久遠的生活用具。循著路線,考古人員規劃了調查路線,發現了壹座唐宋居民的生活遺址。除此以外,還發現了壹些小廟遺址。
/fc1f4134970a304eaeb4b532dac8a786c8175c6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甘泉島空中俯覽圖遺址牌碑這足以證明,在唐宋時期我們祖先在其島上進行生活和開發利用。
/a8014c086e061d95ff1522f070f40ad163d9caa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為向世人證實古人對其開發經營的印跡,亦為讓國人後代對前人活動展開詳實的歷史研究,4DAGE數字化保護則提供壹條較為科學理性的途徑:
/f3d3572c11dfa9ec747d43df69d0f703908fc1a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左上角(大圖)為三維數字化後的效果圖
/1f178a82b9014a902f6c5375a2773912b21beea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4DAGE三維數字化案例高精度微米級恢復古跡,對於建築保護及後期修繕意義重大;測繪圖生成各角度及切面測繪圖,加上高仿渲染的逼真效果,無需三維插件,即時能實現在網頁端、手機微信端順暢瀏覽。
/95eef01f3a292df58ca7b9ddb7315c6035a8739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左)崖壁立面摩崖石刻(右)三維數字化效果
/377adab44aed2e736ebb93e48c01a18b86d6faa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南海諸島遺址的發現證明了在唐宋時期已有中國居民在此生息繁衍,充分反映中華文明與南海的歷史淵源。數字化的保護和展示,則能將這份“鐵證”向世人傳播遠揚。可移動文物:打撈文物數量驚人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國家曾組織考古隊對南海海域進行打撈。在已發現的唐、宋、明、清的沈船中,發掘了數量驚人的文物。這其中包括陶瓷、建築用料和雕像。
/060828381f30e92448f689f947086e061c95f7a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西沙群島“華光礁1號”出土文物據古籍航海的記錄,有推測指出在南海海域有2000多個沈船遺址,而這印證著我國各個朝代的航海記錄以及繁榮的的外貿海航活動。這便說明:南海諸島的古代遺跡以及遺物不僅有大量留存,且類型十分多樣。針對部分珍貴的文物,三維數字化不失為較好的保護手段:經4DAGE三維數字化處理的文物
/241f95cad1c8a786464e5fc66c09c93d71cf509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建模前
/21a4462309f790528a5252f607f3d7ca7acbd5a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建模後微米級高精度對文物進行全自動三維數字化重建,不存在人為因素的幹預和破環;再者,對文物材質的自動化重建,使得文物更加逼真生動。因此,這對於日後展開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古籍、文獻的保護提及維護我國南海海洋主權,眾多祖先遺留下來的古籍文獻便是堅實的歷史佐證。在這段漫長的南海主權議題中,研究者們壹直把目光投註於《更路簿》。
明代以後我國漁民所用手冊《更路簿》中記載了中國人最早發現南海諸島、最早命名以及長期管轄的證據,有力地證明了我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鄰近海域的主權是不容置疑的。雖不同年代出現多次手抄本,但遺憾的是,僅留存部分《更路簿》,又因其為紙質,加上沿海溫濕氣候和蟲蛀鼠咬,很多文字也已變得模糊不清或老化破損。針對質脆的古籍、文獻,我們同樣可以使用三維數字化對其進行保護:4DAGE三維數字化後的書畫
/9358d109b3de9c82addcec476781800a18d843b8?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經三維建模後的書畫古籍文獻,不僅能將作品的材質還原,還能看到微觀下先人在記錄時的筆跡:每壹頁,每壹筆,皆能呈現。不僅如此,三維數字化亦兼具防偽、鑒定的功能。而這對於先人給我們留下的古籍、書畫,則是壹種壹舉三得的保護。數字化手段:助深剖遺產背後的價值南海的人文資源無疑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壹部分。其人文價值之高,便更要我們加以重視和保護。在數字化時代,我們更應用此契機,以遠揚中華文化精粹。深入解讀遺產數字文化產品背後的價值。4DAGE有言:前人說,南海是我們的“祖宗海”,我們要在這造大船、闖深海,深耕“祖宗海”。回顧中國南海百年維權歷史,可看到中華民族也漸然覺醒。便如愛國詩人艾青用《我愛這土地》直抒壹顆熾熱的愛國之情,如今我們不僅愛這片土地,我們也愛這片南中國海。
反正,南海是中國的。
版權聲明:
本文版權歸四維時代科技所有,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四維時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