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原名《黃帝八十壹難經》,又稱《八十壹難》,是中醫現存較早的經典著作。關於《難經》的作者與成書年代歷來有不同的看法,壹般認為其成書不晚於東漢,內容可能與秦越人(扁鵲)有壹定關系。《難經》之“難”字,有“問難”或“疑難”之義。
流傳版本:
《八十壹難》之名最早見於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序》,仲景在撰寫《傷寒雜病論》時曾引用了《八十壹難》文字,這些文字與今本《難經》互有出入。晉代王叔和《脈經》收錄了壹些《難經》原文,但這些原文均不見於今本《難經》,估計另有傳本。
《難經》最早見於著錄的書目是《隋書·經籍誌》,其中提到三國時吳太醫令呂廣曾註《難經》,這是已知的《難經》的最早註本。唐代楊玄操在呂廣註本的基礎上重新編次,並明確提出《難經》為秦越人所作。
北宋初期,王九思、王鼎象、王惟壹曾先後校勘《難經》,其中翰林院醫官王惟壹校勘的《難經》是在呂註本和楊註本的基礎上完成的,曾刊印頒行。南宋時,李元立以秦越人原撰為基礎,匯集整理南宋以前9家校註《難經》的著作,編撰《難經十家補註》。
後人據此書重刻改訂,編成《王翰林集註八十壹難經》,簡稱《難經集註》,為後世通行本。《難經集註》傳世通行本傳入日本而保存至今,國內上海涵芬樓影印本(1924)、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排印本、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本(1956),均據日人林衡氏輯《佚存叢書》本《難經集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