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欒華簡介

欒華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辭典》:欒華 2.1 出處 2.2 拼音名 2.3 來源 2.4 原形態 2.5 生境分布 2.6 化學成份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註意 2.10 摘錄 附: 1 用到中藥欒華的方劑 2 古籍中的欒華 1 拼音

luán huá

2 《*辭典》:欒華 2.1 出處

《本經》

2.2 拼音名

Luán Huá

2.3 來源

為無患子科植物欒樹的花。

2.4 原形態

欒樹(《正字通》),又名:木欒(《夢溪筆談》),石欒樹、黑葉樹、木欄牙、山茶葉、軟棒。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可達10米。小枝暗黑色,被柔毛。單數羽狀復葉互生,有時呈2回或不完全的2回羽狀復葉;小葉7~15,紙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5~7.5厘米,寬2.5~3.5厘米,基部鈍形或截頭形,先端短尖或短漸尖,邊緣鋸齒狀或分裂,有時羽狀深裂達基部面呈2回羽狀復葉。圓錐花序頂生,大,長25~40厘米;花淡黃色,中心紫色;萼片5,有小睫毛;花瓣4,被疏長毛;雄蕊8,花絲被疏長毛;雌蕊1,花盤有波狀齒。蒴果長橢圓狀卵形,邊緣有膜質薄翅3片。種子圓形,黑色。花期7~8月。果期10月。

2.5 生境分布

多生於雜木林或灌木林中。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福建、臺灣、四川、陜西、甘肅、山西等地。

2.6 化學成份

果實含甾醇、皂甙、黃酮甙、花色甙、鞣質和聚糖醛酸。皂甙中分出了欒樹皂甙A和B。幹燥種子含水分9.4%,粗蛋白17.5%,卵磷脂磷酸0.045%,澱粉7.0%,灰分9.0%,脂類20.9%。種仁含油38%,皂化後分出甾醇和棕櫚酸。葉含沒食子酸甲酯,對多種細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2.7 性味

①《本經》:"味苦,寒。"

②《別錄》:"無毒。"

2.8 功能主治

①《本經》:"主目痛淚出傷毗,消目腫。"

②《唐本草》:"合黃連作煎,療目赤爛。"

2.9 註意

《本草經集註》:"決明為使。"

2.10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欒華的方劑 冬除散

拼音:dōngchúsǎn別名:冬陰散處方:欒華5兩,莎草根(炒,去毛)3兩,丹砂(研)2兩,消石(...

更多用到中藥欒華的方劑

古籍中的欒華 《證類本草》:[卷第十四]欒華

欒華味苦,寒,無毒。主目痛淚出,傷,消目腫。生漢中川谷。五月采。(決明為...

《本草品匯精要》:[卷之四十二藥味畏惡反忌]木藥下部

小薊)巴豆(芫花為使惡草畏大黃黃連藜蘆殺斑蝥毒)欒華(決明為使)蜀椒(杏仁為使畏款冬唐本雲畏橐吾附子...

《本草綱目》:[序例第二卷序例]下品藥壹百二十五種

莽草雷丸梓白皮桐葉石南黃環溲疏鼠李松蘿藥實根蔓椒欒華淮木大豆黃卷腐婢瓜蒂苦瓠六畜毛蹄甲燕屎天鼠屎鼠伏...

《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欒荊

當之,非也。俗方大用,而本草不載,亦無別名。但有欒華,功用又別,非此物花也。頌曰∶欒荊今生東海及淄州...

《醫心方》:[卷第壹]諸藥和名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