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的祖先是祿豐大熊貓。大熊貓的標準中文名字其實是“熊貓”,意思是“像貓壹樣的熊”。這是最早的以食肉為主,由類似熊的動物進化而來的熊貓。始新世熊貓的主要分支在中國中部和南部繼續進化。
其中壹種出現在大約300萬年前的更新世早期,比熊貓還小。從它的牙齒推斷,它已經進化成了雜食動物和卵生熊。此後,這壹主要分支向亞熱帶蔓延,在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甚至越南、緬甸北部都發現了化石。在這個過程中,大熊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的生活,體型逐漸變大,並以竹子為生。大熊貓在50-70萬年前的更新世中晚期達到頂峰。
擴展數據:
熊貓的古今命名:
大熊貓的現代名字(也就是中國流行的中文名字)原名熊貓或大熊貓,意思是它的臉像貓壹樣胖乎乎的,但全身像熊,有的甚至屬於熊科。
20世紀50年代以前,中文是用直書寫的,從右往左讀,但改成了橫書,從左往右。1939在四川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書名是橫書,著名的熊貓。當時遊客習慣從右向左看直書,誤以為是熊貓。
此後,先是在它的主要產地(四川),很長壹段時間習慣於把熊貓的名字改成熊貓。從此,它的通用中文名是大熊貓,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它在當地的名字,在老家,大多叫白熊,或者白老熊,也有叫花熊的。
在岷山藏區稱為當或杜東嘎(G m 4),平武白馬達布人稱為東嘎;涼山的彜族叫阿曲。雖然這些地方的名字都不壹樣,但是它們的意思和古書中那些勇敢無畏的狗是壹樣的,只是說明它們的體色是白的,黑的,白的,或者體型像熊。
百度百科-大熊貓(哺乳動物)
中國網-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