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唇寒齒亡的故事

唇寒齒亡的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和虢國間隔著壹個小國虞國。有壹次,晉國準備攻打虢國,但必須路過虞國才行。晉國想向虞國借路,又怕虞國不答應。於是,晉獻公就用美玉和名馬作為禮物,送給虞國的國君虞公,請求借道虞國,讓晉軍攻打虢國。

虞國大夫宮之奇勸告國君不要答應,但虞公貪圖美玉和名馬,還是答應讓晉獻公借道。宮之奇勸諫虞公說:“虢國是虞國的依靠呀!虢國和虞國就好像嘴唇和牙齒壹樣,嘴唇沒有了,牙齒怎麽可能自保?壹旦晉國滅掉了虢國,虞國壹定會跟著滅亡。請您千萬不要讓晉軍借道征伐虢國。”

虞公不聽勸諫,宮之奇見無法說服虞公,無可奈何,只得帶著全家老小逃到了晉國。於是晉獻公在虞公借道的幫助下,輕而易舉地滅掉了虢國。晉軍得勝歸來,借口整頓軍馬,駐紮在虞國,然後突然發動攻擊,壹下子又滅掉了虞國。從前送給虞公的美玉和名馬,又都回到了晉獻公的手裏。

擴展資料

詞匯相關

1、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2、釋義: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關。

3、近義詞:榮辱與***、息息相關、殃及池魚

4、反義詞:隔岸觀火、勢不兩立、水火不容

5、辨析:唇齒相依和唇亡齒寒都比喻關系密切,相互依存。但唇齒相依強調相互依存;唇亡齒寒強調利害與***;壹方遭難,另壹方也難免。同時唇齒相依除了指國與國、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系,還能指其他事物之間的關系。

6、典故寓意:作為兩個弱小國家,虢、虞兩國應當相親相輔,互相團結,才能增強自身的實力,以求得在強國晉的威脅下生存下來。然而目光短淺的虞公,卻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虢國的存亡與自己的國家有密切的關系,結果不僅失去了國土,自己也成了晉國的俘虜。

百度百科-唇寒齒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