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小說《故鄉》,寫了《我》和《回到相隔兩千多裏、闊別二十多年的故鄉》,通過在故鄉的所見所聞,表達了離開故鄉多年後,事情發生了變化的感受。小說開頭強烈渲染的那種悲涼氣氛,是為了渲染和鋪墊後面的感情:“既然是冬末...沒有活力。”這也是“我”這次回老家的悲傷心情的反映。筆者不禁疑惑,“這是我二十年來壹直銘記的故鄉嗎?”馬上轉到對家鄉的回憶:“家鄉好多了。”然而,我突然意識到“故鄉是壹樣的”只是我心情的變化。“因為我這次回老家沒有好心情。”這種“心境的轉變”表明,在經歷了20多年離鄉背井、在現代都市中“走不同的路、逃離不同的地方”、“尋找不同的人”的曲折經歷後,我仍然在為自己的人生“奮鬥”,這是壹個現代知識分子的普遍困惑和迷茫。帶著這樣的心情,“我”回到久別的故鄉,心裏自然感到無限的蒼涼。從這個意義上說,《還鄉》也是“做夢”,具有形而上的生活情境,表達了壹個現代文明人對故土的留戀和難以割舍的鄉土情懷。
《故鄉》壹段第壹部分(1 ~ 5)描寫了故鄉的蕭條景象和作者見到故鄉時的復雜心情,說明了“我”回到故鄉的目的。
第二部分(第6-77段)描述了我回到家鄉的所見所感。
(1)第壹關(從《第二天早上》到《我沒錢了》)寫的是老宅的孤獨,讓我沈浸在深深的悲傷中。我還寫了壹份和我母親達成的搬家協議。
(2)第二層次(從“妳請壹兩天假”到“我得去看看”),寫“我”,回憶與少年閏土的友誼。
③在第三層次(從“母親站了起來”到“出去了”),作家遇到了“指南針”楊二的妻子。
(4)第四關(從“我家親戚從此來看我”到“已被壹掃而光”),寫“我”,看中年閏土。
第三部分(78 ~ 88段)寫“我”帶著深深的失望和痛苦離開了家鄉,但“我”並沒有因此而消沈悲觀,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未來和下壹代身上。
(1)第壹關(從“我們的船往前走”到“沒想到跑得這麽快”)寫的是“我”和家人乘船離開家鄉,其中插入了楊二嫂子的細節。
(2)第二層次(從《我的老房子離我越遠》到全文結尾),描寫“我”坐在遠離家鄉的船上的感受。
《故鄉》的作者魯迅(1881 9月25日-1936年6月5438+00年10月19),曾用名周章壽,後改名,曾山,後改為,曾留學日本仙臺醫學院。“魯迅”是他在1918發表《狂人日記》時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大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作家、思想家、民主鬥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論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藝術理論介紹、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整理研究等諸多領域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對“五四”以後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世界文壇上,尤其是在韓國和日本思想文化領域享有盛譽。他被譽為“20世紀在東亞文化版圖上占據最大版圖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