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介紹
李世民,唐太宗(65438+598年10月28日+599年10月23日-65438年7月+00,649年),生於別武堂(今陜西武館),李淵、竇皇後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十幾歲時參軍,去雁門關營救楊迪。唐朝建立後,尚書令的官邸李世民為右軍將領,後晉封為秦公、秦王。他率部平定了薛、劉武周、竇建德、王等軍閥,在建立和統壹唐朝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宣武門之變”,殺了弟弟太子李、四弟齊王李元吉以及他們的兒子,被立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位,改貞觀。
李世民當了皇帝後,積極聽取大臣們的意見,在家以禮治國,謙謙有禮,厲行節約,勸農桑,使百姓休養生息,富國強民,創造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滅薛延陀,攻克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安西四鎮。各民族和睦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為天可汗,為唐朝100多年的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
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五月二十三日),李世民病逝於漢風殿,享年52歲,在位二十三年。他的廟號是太宗,葬在昭陵。李世民愛好文學和書法,而墨寶是代代相傳的。
由關震控制
由於隋末戰亂,人口銳減。公元628年(貞觀二年),唐朝只有290萬戶。經常以隋之死為戒,註意自我克制,告誡手下不要怕不快,不要再諫,要下大力氣治理國家。政治上,既往不咎,善盡人意,出謀劃策,在整頓中做個好官;經濟上,他節儉,政治上謹慎;他還致力於復興文化和教育,使隋末的動蕩局面得以穩定。
李世民非常重視吏治的清廉,下令方省冗,並派李靖等13使者巡察全國,察風評議;他還親自選拔巡撫、刺史等地方官員,把他們的功過寫在宮屏上,作為獎懲的依據。此外,還規定五品以上的北京官員輪流留在中書省,以便隨時會見,詢問百姓疾苦和施政得失,所有官員都會鼓勵自己清廉,直接提高政府的效率。
軍事上,李世民多次動用外軍,先後平定突厥、畢言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因為唐朝的聲音遠播四方,四面八方都為他服務。
經過李世民二十三年的努力,社會穩定,經濟恢復並穩步發展,對外武功出眾。到公元652年(唐高宗永輝三年),人口達到380萬,奠定了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年間盛唐的基礎,史稱貞觀之治。
李世民唐太宗的歷史故事
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只是壹個貴族家庭中的普通人物,但他雖然普通,但他的三個兒子李、、李元吉都是壹代英雄。李世民的貢獻最大,他的幾個最強大的敵人,如劉武周,王和竇建德,都被他的軍隊打敗了。因為封建王朝實行的是皇帝長子繼承制(當然也有少數例外),壹旦太子的威望和實力與太子持平甚至超過太子,無情的政變幾乎不可避免,這是專制政權下壹個解不開的結。正因如此,新興的唐朝很快就走上了幾十年前隋朝走過的路,出現了奪位之爭。
公元626年(唐朝建立第九年),秦王李世民也陷入了和他父親同樣的困境,但不同的是,他父親是為了君臣,而他是為了手足之情。秦宮幕僚想以死諫,後太宗下定決心。在早朝之前,他伏擊了玄武門,殺死了他的兄弟程健王子和他的弟弟王元吉。當時,唐太祖李淵正在宮中的湖上劃船,李世民的軍隊沖到前面,聲稱要護送他。老人意識到他的兩個兒子已經死了。為了避免與隋文帝相同的命運,他立即退位到李世民,退位做太上皇。這就是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殺兄逼父,就像第二個皇帝楊迪楊光壹樣——雖然他給父親留了活路,沒有像楊光那樣把父親打死,但他與楊光不同:在楊光順利稱帝14年後,剩下的只是無休止地發泄自己的變態欲望,短短30年就把強大的隋朝徹底推向深淵;另壹方面,李世民總是把楊光作為警惕的對象,每壹項措施都力求與楊光不同。最終,李世民大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英明君主之壹。他用他的高度智慧勤政謹慎地治理他的帝國,在西漢之後,為中國創造了第二個黃金時代,持續了1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