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孩童之道的寫作背景是什麽

孩童之道的寫作背景是什麽

《孩童之道》是壹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麽壹

種親昵,那麽壹種親熱,塑造了壹個迷人的兒童世界。

本詩選自《新月集》,這是泰戈爾壹部著名的兒童散文詩集,詩集問世之後,泰戈爾也因此被譽為“兒童詩人”。

全詩***五節,為我們著力描繪了壹個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他本擁有著壹切美好的東西,但人世間總還有更吸引他的力量在召喚著他,那就是——母愛。這個兒童想盡壹切辦法獲得母愛,壹個聰明、乖巧的孩子就如同我們自己。讀著這首詩,使人猶如置身於陽光明媚的春天裏,那碧天的眼波柔和溫馨,清風的笑語圓潤清甜,翩翩紫燕剪出婀娜的柳條,暖暖細雨吻濕含羞的花冠。孩子天真的內心表達了對母愛的依戀與渴望,母子情深,令人動容。

詩人首先展開豐富的想象,賦予孩子“可飛上天去”的神力,但他不舍得離開,哪怕只有壹刻鐘,因為母愛的力量實在太偉大了,“他愛把他的頭倚在媽媽的胸前”,這裏有讓他舒服的溫度,有世上最迷人的笑容,這份依戀,足以成為他留下的理由。

接著,詩人又把孩子的童真表現得淋漓盡致。“孩子知道各式各樣的聰明話”,他可以對枕頭提出質疑“妳怎麽這麽胖”;他還可以說“媽媽的手臂像月亮,天天搖著我睡覺”……這種聰明話只能出自孩子之口,所以“世間的人很少懂得這些話的意義”。可他偏偏不要在母親面前炫耀,和母親***同陶醉於咿呀學語的快樂中,這才是人世間最溫馨、最撼人心魄的畫面。

“孩子有成堆的黃金與珠子”,可是這些東西與母愛比起來,顯得那麽微不足道。所以他寧可做壹個“乞丐”,來“乞求媽媽的愛的財富”,因為只有這些才能讓他滿足。陶醉於被呵護、被關愛的繈褓中,要遠比躺在冰冷的金山上幸福得多。

詩的第四節更把母愛的力量推向壹個新的高度。這個孩子寧可放棄最為寶貴的“自由”,也要投入媽媽的懷抱,因為那種“甜美遠勝過自由”。也許在與媽媽的生活中,總會從媽媽口中說出許多的“不可以”,但正是因為這些“不可以”的存在,才讓我們如此真實地感受到被人疼愛的幸福感覺。

哭泣是孩子表達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在詩的結尾,作者又展開想象,解讀了孩子放棄“樂土”而發出“小小的哭聲”的原因。正是“憐與愛”的“帶子”牢牢地牽住了母子之心,讓她們結下了壹生的情緣,他就是要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媽媽的憐愛和摟抱的甜美。

詩中如此反復強調孩子的“原本”,乍看是“荒誕”的,但經過作者與“愛媽媽”壹結合,反而給人以真實感,顯得入情入理,以示孩子對媽媽的深沈的愛心。對孩子來說,媽媽的心是他藏身的金屋,媽媽的笑臉是那圓圓的滿月,媽媽的臂彎是溫暖的搖籃。

本詩中,詩人致力謳歌的是人類生活中最為寶貴的東西——童真和母愛。他以天才之筆塑造了壹個神形兼備、熠熠閃光的天使般的兒童藝術形象。這是詩人對世界兒童文學的壹大奉獻!這個孩童的形象之所以如此感人,主要得力於兩個方面:壹是詩人充滿哲理的藝術思想,壹是他非凡的想象力。這兩個方面,也體現在整部《新月集》中,使這部著名兒童詩集,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度。

泰戈爾是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壹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

中文名: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外文名: Tagore,Rabindranath

國籍: 印度

出生地: 印度加爾各答市

出生日期: 1861年5月7日

逝世日期: 1941年8月7日

職業: 作家,詩人

主要成就: 諾貝爾文學獎

代表作品: 《吉檀迦利》,《戈拉》

簡介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生於加爾各答市壹個有深厚文化教養的家庭,屬於婆羅門種姓。1913年他憑借宗教抒情詩《吉檀迦利》(英文版,Gitanjaei,即《牲之頌》,1911年出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人(也是首個亞洲人)。他與黎巴嫩詩人紀·哈·紀伯倫齊名,並稱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梁的兩位巨人”。

著詩集有《故事詩集》(1900)《園丁集》(1913)《新月集》(1913)《采果集》《邊緣集》(1938)《飛鳥集》(1916)《吉檀迦利》(1910)《愛者之禮物》《流螢集》(1928)《岐道》《生辰集》(1941);劇本有《犧牲及其他》《郵局》《暗室之王》《春之循環》;論文集有《生之實現》《人格》;小說有短篇《還債》(1891) 《棄絕》(1893)《素芭》(1893)《人是活著,還是死了?》(1892)《摩訶摩耶》(1892)《太陽與烏雲》(1894),中篇《四個人》(1916),長篇《沈船》(1906)《戈拉》(1910)《家庭與世界》(1916)《兩姐妹》(1932);重要劇作有《頑固堡壘》(1911)《摩克多塔拉》(1925)《夾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貿易》(1881)《中國的談話》(1924)《俄羅斯書簡》(1931)等。

在孟加拉文裏,據印度人說:他的詩較英文寫的尤為美麗,他是我們聖人中的第壹人:不拒絕生命,而能說出生命之本身的,這就是我們所以愛他的原因了。

他的散文內容主要是社會、政治和教育,他的詩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內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寫自然和生命。在泰戈爾的詩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樣性就是歡樂的原因。同時,他所表達的愛也是他的詩歌的內容之壹。

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國歌都是使用泰戈爾的詩歌。其中印度的國歌就是《人民的意誌》,孟加拉國的國歌是《金色的孟加拉》。

他的散文詩《金色花》被選入初中壹年級人教版語文課本,詩歌《紙船》被選入初中壹年級下學期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版語文課本(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1年初審通過),短篇《金香木花》被選入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本。《新月集》中的《對岸》、《職業》,也入選了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學期的課本中。

泰戈爾不僅是壹位造詣很深的作家、詩人,還是壹位頗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畫家。他壹生***創作了二千余首激動人心、優美動聽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期創作的不少熱情洋溢的愛國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義統治進行鬥爭的有力武器。《人民的意誌》這首歌,於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泰戈爾70高齡時學習作畫,繪制的1500幀畫,曾作為藝術珍品在世界許多有名的地方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