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表達誠實的詩句 30首

表達誠實的詩句 30首

  1.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禮記·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

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言:言談。物:實際內容。行:行為。恒:恒心。君子說話有根據,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

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

5.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明·薛瑄《讀書錄》

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壹概以真誠為準則。

6.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唐·韓愈《原道》

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

7.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9.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劄子》 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生變化。

10.至誠則金石為開。《西京雜記》卷五

至誠:極大的真誠。 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謂真誠最能感染人。

11.精誠所加,金石為虧。漢·王充《論衡·感虛》

精誠:真誠。 虧:虧蝕。只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12.誠之所感,觸處皆通。宋·吳處厚《青廂雜記》

誠:真誠。 感:感觸。真誠能感動壹切。

13.人之操履無若誠實。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

14.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

實行並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

15.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四書集註·孟子集註》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16.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明·洪自誠《菜根譚》

遇到欺騙狡詐的人,用真誠之心感動他,遇到粗暴、乖張的人,用和藹的態度感化他。

17.金有壹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壹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

18.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

竊:謙指個人的意見。我以為天地的運轉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的發揚和持久,關鍵在於真誠。

19.百慮輸壹忘,百巧輸壹誠。清·顧圖河《任運》

考慮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敗,技藝再精巧若缺乏真誠也無法成功。

20.神莫神於至誠。宋·張商英《素書》

沒有比完美的真誠更神聖的了。

21.誠者,聖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頤《通書》

真誠,是傑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興旺的源泉。行(háng):職業,事務。

22.君子乾乾不息於誠。宋·周敦頤《通書·乾坤益動》第三十壹章

乾乾不息:自強不息。君子為達到至誠而自強不息。

23.感人以誠不以偽。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誠:真誠。偽:虛假。以真誠而不是以虛偽感動別人。

24.修身處世,壹誠之外更無余事。明·朱之瑜《誠誠二首》

修養自身品性,處理好人之間的關系,唯壹靠的真誠。

25.聖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荀子·不茍》

聖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

26.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荀子·修身》

培養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

27.至誠無息。《禮記·中庸》

真誠是沒有止境的。永遠以真誠自勉。

28.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宋·晁說之《晁氏客語》

修學:研討學問。雜:雜亂。為事:幹事情。

29.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沒郎獨占花魁》

刻薄:冷酷無情,不厚道。為人忠厚不吃虧,為人刻薄無好處。

30.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

踏實地:比喻做事踏實、認真。虛名:空頭的名聲。做事要踏實認真,不可追求空頭的名聲。